【或曰。人皆不杀。则禽兽充满世间。至如豺狼虎豹。又将食人。岂非养畜害人耶。答曰。佛言。若人具慈心功德者。一切刀兵水火不能伤。一切恶兽毒虫不能害。昔有恶王。驱猛象。欲害佛。而佛起慈心怜悯。见佛五指。化为狮子大吼。于是众象倒地尽服。故涅槃经。极赞慈心功德者此也。盖至慈。故能化天下之至暴。昔汉光武时。洪(弘)农郡。多虎。太守令民。设陷阱。操弓弩以治之。虎患尤甚。及刘昆为太守。乃曰。暴政之所致也。令民各填陷阱。折弓弩。惟务行仁政。恤民隐。虎遂相与渡河而去。夫昆未曾身证大道。止以一念仁心。遂能顿格暴虎。何况学佛慈悲者乎。又如圣僧伏虎降龙。昭昭在人耳目。不可诬也。使人皆能学佛。学圣僧。则纵使虎豹之类。充满世间。尚不能为害。何忧禽兽之害人哉。盖残暴之人。尽皆化为慈悲。则毒害之物。亦皆化为麟凤。乃知物虽至猛至毒。亦有可感可化之处。但恐人之不能慈悲耳。】
好,那这一段,我们来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有的人就会说了,如果人都不去杀动物,这是世间人很多人的邪见、谬见、错误的知见。他说,人如果不杀动物来吃,那么禽兽就充满世间啦,以致于那些豺狼虎豹到处都是,又要吃人啦,那这样不是养了这些畜生来害人吗?他说,我就回答说了,『答曰:佛言』,因为这一段就是在我们前面上过的,前面我们讲过的颜茂猷他,明朝颜茂猷写的这一篇,「造化生物养人,理宜逐而食之。不知人亦天地间一物耳。」「人亦天地间」,就是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这个意思。
颜茂猷就讲了,有人有这个知见,颜茂猷就回答说了,颜茂猷就说了,他说,佛说,如果人具有慈心的功德的话,一切刀兵水火都不能伤害。如果你这个慈悲心,一切恶兽毒虫都不能害你。颜茂猷就讲了,他说,以前有一个恶王,就是阿闍世王听了提婆达多的唆使,驱赶了五百只大象,喝醉的大象,要踏杀佛陀。佛起慈心怜悯这些五百醉象,还有阿闍世王,看见佛陀就举出五指,化为狮子大吼,于是这些五百醉象就伏倒在地,被降服了,『尽服』。
所以《涅槃经》说了,所以《涅槃经》里面非常赞叹慈心功德的人,原因在哪里呢?原因是在慈心到究竟极处的时候,能够化天下最残暴的暴戾之气,慈心到究竟处的时候,能感化天下间最残暴的禽兽,乃至于暴戾之气。以前在东汉光武帝的时候,有弘农郡这个地方,很多老虎伤人,老虎为患。当时的太守就命令该郡的这些民众,挖了很多陷阱,设了很多陷阱,要来捕捉这只老虎。而且操作『弓弩』,就是弓箭,要来射杀这些老虎。结果虽然有这些陷阱,有这些弓箭,结果老虎的灾患愈来愈严重,『虎患尤甚』。
等到刘昆来当太守的时候,刘昆就说了,刘昆说,为什么老虎多呢?是因为暴政所招感的,『暴政』就是政府的苛刻的施政,这叫「暴政」。刘昆说,是暴政所招感这些老虎为患的现象,所以就命令民众把这些陷阱全部填土,废弃,而且把弓弩,弓箭折断,努力的去,积极的去推动施行仁政,体恤民众的苦,「恤民隐」就是民众,体恤百姓的疾苦。结果施政,这样施政下来,这些仁政施行下来,不久,老虎就相继的率牠的这些虎类就渡河离开了。
这个地方就讲到说,其实刘昆他并没有「身证大道」,也就是刘昆他并没有开悟证果,他只不过是一念的慈悲心,一念仁心,他就能够「顿格暴虎」,他就能够怎么样?他这一念慈悲心,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除去了暴虎之患,降服了暴虎之患。刘昆没有修行证果,都有这样的一个降虎的能力,何况那些学佛有慈悲心的人呢?又如圣贤,开悟的圣人,这些出家人,开悟的圣僧,他们有降伏老虎,降伏猛龙这个功德,降龙伏虎的这个功德,这个在历史上是昭昭可见,很清楚有很多这样,可昭,可见,可闻,是假不了的啊。
假如人人都能够学佛,假如人人都能够学这些圣贤僧,则纵使像虎豹之类的猛兽充满这个世间,还是不能够危害到你,危害到人,何必忧患禽兽会伤人呢?因为残暴的人都已经感受到,受到感化而变成慈悲了。那些会毒害的动物也都变成吉祥的麟凤,也都变成圣贤了。『乃知物虽至猛至毒』,由此可知,虽然这些动物非常凶猛恶毒,也有可以受感化的地方。只怕人类自身不能够发慈悲心而已,只怕人不愿意发出这个慈悲心。
最后这一行就是说,乃知道动物虽然牠至猛至毒,但是牠也有被感动、被感化的地方,只是恐怕人不愿意发出这个慈悲心。
后面这一段话非常重要,他说,残暴的人都已经改变慈悲心,都被感化成慈悲心了,那么有毒害的动物也都被感化成吉祥的麒麟跟凤凰了,变成吉祥的动物了。最后这一段,就是「知物虽至猛至毒,亦有可感可化之处」,如何证明呢?这是古人给我们讲的道理,他说,虽然牠是非常凶猛、非常地残暴,但是牠也可以有被感动、跟感化、跟教化的地方,为什么?老法师讲,人都可以教得好,为什么人可以教得好?因为佛陀在《大般涅槃经》里面也有讲,一阐提也可以成佛,一阐提就是断了善根的人,也可以成佛。那人人皆有佛性,这个地方我们就要拿出一个事实来证明,为什么「知物虽至猛至毒,亦有可感可化之处」?只是怕人不愿意发这个慈悲心。
我就举一个现代的公案,刚好是老法师的侍者胜妙法师传给我的,最近才传给我的。我们知道在非洲有个索马利亚,他们的海盗是全世界有名的,标题就是什么?索马利亚海盗绝迹,被手无寸铁的日本人把他们全都消灭掉了,是这个主题。这个故事是这样的,索马利亚的海盗非常有名,他们在索马利亚到处抢劫,经过的这些油轮,轮船,造成许多的国际事件。从公元二OOO年开始,他们就不断在海上拦截商船跟渔船,进行武装抢劫。严重的程度,还被好莱坞拍成电影。
但是近几年来,几乎再也听不到海盗抢劫,确实我们现在也听不到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切竟然最后要归功于一位日本的寿司店的老板。谁说和平一定要经历战争才能够拥有呢?像我们现在看美国在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掀起战争,让他们这些回教国兄弟相残。现在美国又发动他的船坚炮利,他挟着他的武器,尖端的武器,在比如说像韩国、北韩,当然北韩的元首有值得可议的地方,可是美国他这种作风,这种武力决定一切的这种残暴的这种做法,其实不能够带来和平的。
我们从这个索马利亚的海盗被日本人降服,我们印证了这段经文,「物虽至猛至毒,亦有可感可化之处」,确实是没有错。在日本最受欢迎的一个寿司连锁店的老板,叫寿司三昧,这个老板叫木村清,他已经六十三岁,就是这位,我们特别把图,这是黑白的,事实上它是彩色的,这是日本最有名的寿司店,叫做寿司三昧。他这个名字取得很有意思,它叫寿司三昧,三昧是定慧等持。虽然他寿司店是杀生的啦,但是他竟然取成寿司三昧。
老板叫木村清,他六十三岁,他后来在几次研究以后,他发现他们店里面的高价食用鱼叫黄鳍鲔鱼,黄鳍鲔鱼的渔场就位在索马利亚的外海。但是因为海盗猖獗,供应量一直不断的减少,而且受到影响。有一天他灵机一动,决定把这些海盗变成合作的对象。他后来发现,他经过调查以后发现这些海盗,这些海盗在扛着枪枝,你看在渔船上,这些海盗,这是彩色,我把它输出变成黑白的。你看他就是拿着枪,这些海盗,造成很多人人命的死亡。
木村清这个店老板他后来经过研究,这些海盗不断抢劫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生活困难,他们活不下去了,要养家活口才成为海盗,就是我们古代讲的飢寒起盗心。后来这个木村清,这个寿司店老板,他就向海盗提议了,他说,你们与其当一个海盗,不如当渔民赚钱来养家。于是这个店老板木村清,这个寿司店老板就教他们捕鱼的技术。可是这些海盗没有渔船啦,这个日本寿司店老板就把他自己的渔船借给海盗,还教导他们怎么捕鲔鱼的技术,还帮他们安装冷冻仓库,以利保存。而且他还跟这些海盗达成协议,保证全部收购他们所捕到的鲔鱼,来确保他们的生活没问题。
他也跟当地的协会合作,除了技术支援以外,也建立产销管道,这就是这一个日本寿司店的老板木村清,跟海盗坐在这个渔船上面,这叫什么?化干戈为玉帛,就古代人讲的化干戈为玉帛,就是我们讲的慈心功德。这里面探讨有慈心功德者,一切刀兵水火不能伤,这是最现实最实际的一个例子,一切恶兽毒虫不能害。
我们认为这些索马利亚的海盗是罪该万死,可是有个武器是最好的武器,大家都不用,美国都用他的飞机大炮,到处造成这些杀业,冤冤相报,以致造成美国的九一一的爆炸。可是有个最好的武器,他们都不用,就是慈心功德。老法师讲传统文化,仁慈的心,你有仁慈的心,有慈心功德者,一切刀兵水火不能伤,一切恶兽毒虫不能害,这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在二OO九年到二O一一年,索马利亚的海盗事件最猖獗,一年超过两百件的案子,就在二OO九年到二O一一年。
可是根据美国海军统计的数字表示,从二O一二年,就是这个日本寿司店老板,木村清开始用他的慈悲心去感化这些海盗开始,从二O一二开始,从二O一二开始数字大幅下降。一直到二O一四年,已经没有海盗的攻击事件。日本三昧寿司连锁店这个老板木村清,以大禹治水的方法,以疏导取代防堵,以和平共处代替消灭,慈悲感化。所以他们说这位木村清,这位店老板,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以前各国为了索马利亚的海盗问题,例如美国、北约组织、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都派了军舰去保护他们自家的渔船。但是木村清的方式却根本解决海盗的生活问题。对此,海盗们他们必须面对军舰的威胁。可是木村清提供他们不用冒险,就可以养家活口的方式,当然这些人就选择当渔民,而不当海盗了。
以上这个故事就是我们《无量寿经》里面讲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的最佳证明。他们不懂得伦理道德,不用去怪他,因为他们没有被教育。所以我们最大的麻烦,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们看到别人的过错,不见到自己的过,这是我们一生修行不能成就的主要原因。修行人应该把这个看法颠倒过来,看到别人在作过失,我们怎么想?我们说那是菩萨在给我们看的,我有没有这个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什么人是这样做法?《华严经》里面善财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就是这个做法,五十三位善知识所表演的,这五十三个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还有社会上各行业的。善财童子参访,都把他们看做佛菩萨,诸佛如来应化在我们面前,无论现什么样的身相,心目中都是如来化身来教我们。不论他们作的是善事、恶事,实际上没有善恶,他们是表演给我们看的。
善的境界我们有没有动心?动了欢喜心,喜怒哀乐爱恶欲,动了喜、动了乐、动了爱,这都是烦恼。如果看到他不善的,他在那里造恶,我们有没有发脾气?有没有怨恨?烦恼习气都从那里断,在哪里断?在这个地方断才是真断,怎么样才可以把它断尽呢?观法如幻,这一切不是真的,这一切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就像这些海盗一样,「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都是佛经上讲的话。无论什么境界现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从这个海盗案例,我们可以得到证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见到自性,见性就成佛了。你别着相,你着相你是凡夫,你不着相就见性,着相,相就是产生障碍,见不了真性,慈悲心可以见到真性。
《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七五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