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念诵网

黄柏霖:如何信解行证

发布时间:2023-11-23 11:45:12作者:念诵网
黄柏霖:如何信解行证

老法师说,比如经上常常告诉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没有把这些相当成虚妄,念归念,口舌滑过,嘴巴说一说这样念过去而已。我们没有把这个世间相当成虚妄,你知道吗?我们还把它当成真的呢,难道不是吗?别人讲的话,你所看到的一切善恶境界,你都把它当成真的。别人讲的话,好听话、不好听话。你所看到的善境界、恶境界,你喜欢的境界,你不喜欢的境界。你不是为了这些事情在那边斤斤计较吗?在那边生气跳脚吗?在那边嫉妒吗?在那边发脾气吗?

为什么学佛人还这个样子?因为你完全不信佛,你完全不相信人命呼吸间。因为你不相信佛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根本不相信。你相信了,你就会知道这些相都是虚妄的。也就是说,你周边的所有这些表演给你看,统统是虚妄,没有一个是真的。不管是好相坏相、善缘恶缘,你都要记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我曾经去请示老法师,我说,这个人很有福报,护法很多,也会讲经说法。师父跟我讲,师父很严肃的跟我讲,亲自跟我这样说,他说,「梦幻泡影」,讲话声音还很重。第二点,我说,可是他护法很多,他很有名气。师父说,没有开悟什么都假的。没有开悟,你信心都不是真的。你开悟了,你就是相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没有开悟,这些所有的世间相,你都不会把它当成虚妄,你还是会贪名逐利。

莲池大师去参访遍融禅师,问他怎么修行。遍融禅师跟他讲,「守本分」,不要贪名逐利,不要攀缘,明白因果,第五个「一心念佛」,就五个这么简单。遍融禅师跟他讲,你做到这五个,你的境界会跟我一样。莲池大师旁边的弟子说,这五个这么简单,还千里迢迢来问你,你只答这五个问题。莲池大师说,你们不要轻忽这五句话,这五句话做到就开悟了。人家毕竟是有智慧的,有正法眼的、有智慧眼的一代高僧。

老法师说,你还把这些所有相当成真的,还是不肯放下。你放下,信解就出来,就信得深了,解得彻底了,那后面行证不用说。

经上讲得很清楚,幻相在前面不碍事,也就是说,世间事你不要太在意。幻相在前面不碍事,碍事是你的心里面有问题。你的心里真有这个相,那就麻烦,你着相了。你着相的话,那你就没办法放下。放不是把外面的相灭掉,我们现在人都是犯了这个毛病,把外面的事情放弃了、不做了、隔绝了。他认为这样是什么?这样叫做灭掉。事实上没有灭掉,相还在他心中。老法师说,放下不是放外面的相,把它灭掉,不是这个意思。是你心里上那个相给它消灭掉,就是把你的执着消灭掉,让你心里永远恢复清净、平等、觉,就对了。

所以你如果不执着,那就是清净、平等、觉。外面的境界相就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为什么会嫉妒?因为你放不下执着,你着这个相。别人成就的相,别人不成就的相。别人不成就的相,你幸灾乐祸;别人成就的相,你嫉妒,你忿忿不平。你不了解这些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还把这些相当成真的,所以你才会嫉妒。那老法师现在教你,不是放弃外面这些相,是把你心中那个执着、那个着相,把它放下来。你就可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别人怎么成就,你还可以随喜功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外面的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但是如果你起心动念了,你还是分别执着。那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是白念了,不起作用。问题在这里,那怎么办?你放不下那怎么办?老法师说,只有一个方法,你实在是放不下嫉妒,那只有一个方法,深入经藏。这个深入经藏,诸位要记住,老法师说,一本经就够了,你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本经。

这个问题我曾经请教过师父,师父,你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经千遍,其义自见」,是指哪一部经?老法师说,不一定,看你选择哪一部经。当然你最好能够选择「净土五经」,像胡小林老师,他是选《大乘起信论》,这是禅宗里面,甚至大乘经典里面的非常重要的一部论。老法师也赞叹,这可以啊。那刘素云老师是选《无量寿经》。末学是,我喜欢《金刚经》。我也请示过师父说,这样可不可以?师父说,可以。师父也讲过《金刚经》,他按照江味农居士那个《金刚经》的讲义来讲,在新加坡居士林讲的。

老法师说,一部经就够了,不要再去找别的。这部经要深入,怎么个深入法?天天念、天天读,不要去想这个经义是什么意思。天天听,听也不要去想。听上一千遍、念上一千遍。你听经也可以,听一千遍、两千遍、三千遍。读一千遍、两千遍、三千遍。老法师说,一千遍是小悟,两千遍是大悟,三千遍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说,人会开悟,这是古老的方法。古老的方法非常有效,你不用古老的方法,你就没有办法达到这个境界。遵守古老的方法,叫持戒。一心去听、一心去读,这叫修定。如果你信心生不出来的话,你信解不够深的话,念佛不够真切的话,那你就从这个地方下手。读经千遍、听经千遍,其义自见。因为你读一千遍,你一心去听、一心去读,这叫修定。你遵守这个方法叫持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到一定的程度你就豁然大悟,你就跟妙理相即不二了,那你就发慧了,这叫做悟入,这才重要。

佛陀要告诉我们的开示悟入佛知佛见,你就悟入了。那你就可以信解行证,行证就是悟入,这个重要。每天在日常生活当中,那是什么?你信解行证以后呢?你悟入以后呢?悟后起修,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里面修,日常生活里面的待人处事,接受考验。看你能不能够降伏境界,就是须菩提尊者在《金刚经》问佛陀那句话,「云何降伏其心」,你有没有办法降伏你这个妄心,降伏你的嫉妒心,「云何降伏其心」。境界要来考验你,比如有人拿好东西来供养你,你有没有起欢喜心?你有起欢喜心就错了。有人来陷害你、来羞辱你,你会不会生气?你一生气又坏了,禁不起考验。也就是说,你完全没有定功,你没有悟入。

所以遵守这个古老的方法,叫持戒。一心听经、一心读经,这叫修定。天天这样去做,做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豁然大悟,这个叫悟入、叫发慧。那你悟入以后怎么办?你要在境界中接受考验。那你接受不了考验,为什么你禁不起考验呢?你还是信得不够深,你还是不相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还是把它当成真的,你才禁不起考验。

老法师说,所有现象是假的,你何必还是把它当成真的?他说,连歌利王割截佛陀的身体,也不是真的。所以忍辱仙人的心里没有动,他没有起瞋心。你割截,他心没动,他成佛了。他禁得起考验,他没有起瞋心。我们小小的一个考验,马上就被境界转。一桩不如意的事情,要生气了好几天,你说这冤不冤枉?遇到一桩好事也要高兴,高兴了好几天,这不行的。境界风一动,你完全不及格,做不了主。一定要修到,境界风动我不动。这就是六祖大师《坛经》里面讲,风动,幡动,仁者心动。你要修到善境界、恶境界,喜欢的境界、不喜欢的境界,境界风一吹,你寂然不动,我不动。我不动不是压的,你还是有听,有在看。你不是我压着,我不要看、我不要听,不是喔,你还是要看要听,但是心不动,那是真不动,那你就成功了。

那有人说,那我受伤害呢?伤害就伤害吧,伤害就让他伤害吧。老法师说,伤害就让他伤害嘛,为什么?假的相,不必当真的。我们的钱被骗去了,钱是假的,不是真的。到这个世间来没有带一文钱来,到死的时候也没有带一文钱走。何必当真呢?我们的产业被他霸占,送给他吧。我有跟他有,有什么分别?没有分别。老法师说,经上说,舍得更多就得得愈多。你为什么不舍呢?因为你对佛的话不相信。老法师说,你试试看,你舍了以后,后面还更多,来的比你舍的还更多,愈施愈多。舍财得财富,舍法得聪明智慧,无畏施者得健康长寿。你为什么不肯舍?

所以老法师说,别人向你要,那是有缘人,过去生跟你有缘,你就给他吧,欢欢喜喜地给他。他要是无理夺取呢?你也给他。我们命里有的决定不会减少,真的是愈施愈多。他拿去以后,老法师说,跟各位讲,那个人命里有的就这么多,不会增长。那个人命里要是没有的话,他得到之后,得到你这个财以后,他一定会害病、会遭横祸,把这些钱花掉,也得不到。他拿去享受什么?去害病当医药费。他这种享受的方法,他没有福,所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所以老法师说,人没有放下轮回心,你就脱离不了轮回的关系,老法师这一段开示得非常地好。如何信解行证?如何放下来?如何真正信得深?如何相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老法师用最笨的方法,教你一心听经、一心念经,「读经千遍,其义自见」。用这样去持戒、修定、发慧,最后悟入,你就可以做到信解行证,然后我再加上,我引用莲池大师的「人命在呼吸间」。那我们从这一段里面,我们就可以真正得到利益。那么你就可以,『人有一言一行之善』,你就会表扬他,你就会去赞叹他。不但成就你本人的「令名」,你的美名、你的善行,而且你也可以引动别人的善念。而且『彼传此劝』,就是能够让善产生循环,传播劝导,让更多人效法这个善行,这是人生一件大事、乐事。为什么要掩蔽别人的善行?同时也是这样来勉励大家。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八七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