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第六品,请看愿文的第三十五、三十六愿,我们先来读一下: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里包括「一生补处愿」,以及「教化随意愿」。愿文说『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阿弥陀佛他发愿,他成佛建立极乐世界之后,所有的众生,无论是菩萨还是声闻,还是凡夫,乃至三恶道、地狱道的众生,生到极乐世界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一生补处」意思就是后补佛,就好像我们世间选举总统,那有候选人,将来他就要当选。一生补处就是候选佛,他的德行、智慧已经圆满了,等觉菩萨,什么时候众生因缘成熟的时候,他就示现成佛;众生因缘未到,他就做等觉菩萨。好像现在在我们娑婆世界,在兜率天上,在内院,弥勒菩萨他就是一生补处的菩萨,他这一生寿命终了,他就会降生人道,在人间示现成佛,就是弥勒尊佛,大概要再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所以这个地位非常高,意思就是一生就可以成佛。所以极乐世界真是非常殊胜,我们现在博地凡夫,念几句佛竟然往生极乐世界就和弥勒菩萨一样。弥勒菩萨降生人间龙华三会成佛,我们在他方世界成佛,世尊在这部经上已经为我们授记,就是预言,将来我们成佛佛号妙音如来,在第四十八品有讲。所以这个等同于《法华经》,成佛的《法华》,佛在《法华经》里为弟子授记,但是《法华经》没有为我们授记。这部经为我们授记了,告诉我们,将来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在他方世界成佛叫做妙音如来。为什么叫妙音如来?因为我们念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是妙音,世出世间最美妙的音声,可以帮你成佛的音声。所以我们将来成佛之后,还是用这句佛号来教导众生,用净土法门来接引众生。这个是一生补处。
下面说『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这个是「教化随意愿」里面说的。阿弥陀佛对每一种众生的根性都很了解,有些众生慈悲心很重,发愿不先度众生,自己不愿意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好像地藏王菩萨一样,他要将地狱空了之后,全部的众生都成佛了,他才成佛;未成佛之前,他做为菩萨的身分教导众生。对这种人,阿弥陀佛也不会放弃他们,你不想成佛不要紧,你来到极乐世界作菩萨,这是你的本愿,「为众生故」,为了苦难的众生,「被弘誓铠」,弘誓是弘大的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种愿好像铠甲一样可以在作战的时候保护自己,古时候作战穿这些铠甲,敌人的箭射过来不会射伤身体,现在我们说防弹衣这一类的,可以保护自己。这个是用铠甲来比喻我们弘大的誓愿。
所以用这种誓愿,我们进入娑婆世界、进入五浊恶世,也都不会迷,能够「教化一切有情」。有情众生,这里包括六道,也包括九法界众生,声闻、缘觉、菩萨都算是有情,都是你教化的对象。在这些众生里面,六道众生比较难度,他们业障深重,烦恼习气很重,你要教他们,要有很大的耐心,而且自己也不可以受他的污染,不能够受他的拖累,这个确实不容易。要用自己的誓愿,这个誓愿是你的本愿,先度众生后度自己,就得到阿弥陀佛这条三十六愿「教化随意愿」的加持,你就能够成就。要知道,自己未成就想去教导众生不容易,很容易堕落,自己未觉悟就想去度人,不是度人,是害人。自己都不明白,未开悟,烦恼未断,《楞严经》上说,「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火坑是代表地狱,自己还是一个盲人,为别人指方向,拉着别人走,堕到火坑里都不知道,很危险。
所以真正想去救度众生,应该发愿先去极乐世界,你想急着度众生,就应该先急着往生,一往生,这件事就容易做了。你想成佛之后度众生也可以,你想不成佛我先度众生也可以,你都不会迷,你不会退转。现在我们说发个大愿去度众生,众生未度,自己就被众生度了。你在这些顺境逆境里面,你能够保得住自己不动心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在你面前,你能不动心吗?凡夫不可能的,千万不要高估自己。我过去就是这样贡高我慢,高估自己,认为自己很有能力,有这些戒定慧,其实境界一来的时候你就知道,完全不行,一无是处,凡夫一个。那才能老老实实、死心塌地去求往生,这样做才是如来第一弟子,才是诸佛赞叹、诸佛护念。我们现在不是菩萨,不可以自认为是菩萨,学着菩萨去先度众生,再度自己,不行。菩萨先度众生那个度是什么?是成佛,帮助众生都成佛了,自己最后成佛,这个是菩萨发心。我们不是菩萨,我们这个度是了生死,自己未了生死,不是菩萨,想帮谁都帮不到,抱着一起死罢了。所以明白之后,你就应该知道怎样选择。
有些人对净土没有深入了解就批评,说净土是自了汉,小乘,只度自己不度他人,自己求往生,不理别人,这是对净土宗不明白。我学了这么多年,我应该来说都有宿世的善根,对佛经理解都算是比较深入,过去就是这样狂妄自大,要学菩萨,我要发愿度众生,一直到去年出家的时候还是这种愿望。我出家为了什么?弘法利生,不然我就对不起我的法号「定弘」,一定要弘。所以今年一年就拼命弘法,万人法会搞了三场,还有每个礼拜六在这里讲经,又接引年轻人,知识青年的夏令营、冬令营,活动是搞了不少,发现自己戒定慧功夫没有。搞得是很热闹、很轰轰烈烈,能度几人?几个人能够真正觉悟,一切放下求生净土?所以真正弘法一定要先度自己,这个是从古到今不变的原则。学了二十年终于明白了,而且一定要为后世做一个榜样,你现在轰轰烈烈的弘法利生都算很幸运,还未迷得太深,还可以回头。后世的人学了你,未必回得了头,可能一直搞下去就变成搞名闻利养,一发不可收拾。出了家,世间名利放下了,佛法里面的名利更诱人,佛法的名利要放下的人不多,都喜欢搞热闹,一世就在这些热热闹闹当中度过,别人的恭敬供养当中度过,到最后该怎样生死就怎样生死,怎样轮回就怎样轮回。你仔细看看,他走时是怎样的?都是手忙脚乱,有几个是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的?
我们发心出家,古人提醒我们「地狱门前僧道多」,这句话不是虚话,出家是一条很危险的道路。我出家之后就有体会了,未出家就觉得这是很神圣,是,确实很神圣,问题是我们自己不神圣,我们自己是烦恼业障之身,出家以后玷污佛门。古人出家是为人天师表,我们现在出家的话,如果没做好样子,还贪著名闻利养,别人一恭敬就傲慢,别人比我好就妒忌,没有真正把弘法利生做为自己的己任,到最后拉信徒、搞大道场,争名逐利,比在家还麻烦!我不想走这条路,既然出家了,就要做一个真正的出家人,不希望想在这个世间得什么成就。
净空老法师跟我们讲,佛法衰落了两百年,四、五代人,现在都是命若悬丝,非常危险的时期,如果不再救,下一代人都救不起来。能够这一世将佛法的命根保得住、传下去就不错了,下一代人,他还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发扬光大。如果我们不好好去做,不是依照经教真正修行,下一代人都不知道什么叫修行,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以为搞一下热闹就叫做佛法,错了。所以师父告诫我(净空老法师告诫我),你真正能够将佛法传下去,有一个传人,佛法就不会断,你即使一辈子不讲经都值得。讲经听众是很多,真修的不多,这都是老实话。反正我这场是最后一场讲,我就不害怕了,讲真实话。所以要真正修行,这个时代非常不容易,别人一定会毁谤你、批评你,因为你做的和大家不一样。大家都不知什么是真的,所以你做真的别人就当是假的,会批评、会毁谤,所以一定要低调,愈低调愈好。低调到最后是什么?默默无闻最好。这些如果不是老一辈的大德这样提醒,我们自己想不到,还认为自己是弘法利生,还是做得很努力,觉得自己是真心,没有智慧,路走错了还不知道。幸好闭关念佛回头了,知道什么叫做真正弘法,什么叫做真正续佛慧命,学佛就要学好像佛陀一样,将名利通通放下,以苦为师,以戒为师。
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他住在山林树下,日中一食,三衣一钵,过着最清贫的生活,虽然也有国王大臣建立道场邀请释迦牟尼佛来讲经说法,那些他是什么?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好像圆明寺,我们是借用一下,这样子可以,我们不可以拥有。所以释迦牟尼佛走的时候在双树林间,在野外走,他不在道场走,这个就是为我们做示现。净空老法师说,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住在树下,我们可以搭个帐篷。这个月月初的时候我们参加一个佛七,我就说在营地那里我们住帐篷,住七天试一试,觉得不错,住帐篷都很好。古人是住茅蓬,我们现在住帐篷也差不多。
因为法门都找到了,经教就学一部,其它什么都放下了,所以很简单、很简洁,修行就能够轻装上阵了。我们这样做也是为大众、为后世做一个榜样,告诉大家,真正弘法不求名闻利养,安住寂静,有缘的人他就自然听到你讲。我们听说大陆一些同修听经的时候非常虔诚,穿着海青合掌跪在地上听,从头到尾两个小时一动也不动,虽然他们没见到老法师,但是这种虔诚的心,他一定得到殊胜的利益。所以现在乃至以后弘法用什么方式最好?就是用远程教学,用网络、用光盘。将来我估计光盘都要淘汰,都是用网络,全部电子化,那就好,不需要道场了,想弘法有一部摄影机就可以了。这个摄影机够了,拍摄下来,将它上网,有缘的人他就自然会下载来听。无缘的,无缘你不需要度他,佛都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无缘?他不想听你就是无缘,想听你就有缘,有缘就得度。无缘,我们先与他结个缘,将来得度,不需要急。什么都放下,连弘法利生的念头都放下,那样心就清净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说法是教导众生,他离开世间入涅盘也是教导众生。有些众生佛在世的时候他不觉悟,认为什么?时间还多,不用这么急,慢慢学,提不起精进。佛一走,这个时候就害怕了,生起恐惧心,自己没有依靠了,拼命修行,他就成就了,阿难尊者就是这样。你看阿难尊者多闻第一,天天听经闻法,听得最多是他,一生阿罗汉都未证到。佛涅盘之后,他就拼命去修,没多久就证得阿罗汉果。所以佛在世和离开人世都是教化一切有情,这里面没有情执,完全是用智慧。佛菩萨来也是度众生,走也是度众生,该走的时候要走,该走的时候不走,别人就开始毁谤你,这个毁谤都是妒忌引起的。所以佛菩萨不令一切众生生烦恼,你喜欢他他就来,你不喜欢他立即就隐身,其实他不生不灭,让众生始终保持对他的尊敬、对他的法的渴求。
所以教化一切有情目的是什么?『皆发信心』,对佛法生起清净的信心。尤其是净土法门,这个信心的建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教化众生的这个人自己要做到,自己不肯去做,你教人没什么效果,别人没有信心,你都不做要我做,他不服气的。一定是你做到了,你教化他,他就服气,他就有信心。所以为什么要先自度再度他,原因就在这里。你教别人放下名闻利养,你自己?你自己还搞大场面、搞热闹,别人怎么会肯放下?什么欲望都要放下。度众生也是一种欲望,菩萨为什么成不了佛?就是因为这个问题,你不肯放下度众生,还未知足。一生补处的菩萨住在兜率天,兜率意思就是知足,连弘法利生都知足,够了、行了,那就成佛了,众生度尽了。为什么?众生本来是佛,你连度众生的念头都不需要有,你将自己做好了,你成佛了,再看众生,本来就是佛,不是你去度的。所以度尽一切众生,你就知道原来没有一众生得度,为什么?众生本来是佛。
所以『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这个是自度度他,自己先要去修。「菩提行」就是成佛的行,大菩提行,不是指成阿罗汉、成菩萨,都不是,菩萨六度万行,都不是这里说的大菩提行。大菩提行是什么?你能够成佛就叫做大菩提行。六度当然最终可以帮你成佛,但是最要紧六度要怎么修?心要清净。譬如讲你修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如果你心里面执着,我一定要去布施。以前我就是这样,创造机会去布施,无论别人接不接受都要去努力。心是好心,未必别人真正得益,财布施如此,法布施更如此。所以佛就知足,众生肯听,他就来这个世间为大家讲;众生不听,他就走了,换一个世界去讲经说法。不一定执着这个世间,佛度众生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何必一定要执着一个地球?往生极乐世界,你就有这个本事,可以随意教化,随你的意,你想去他方世界十万亿国土之外,你就一念即到,教化一切有情,哪里有缘就去哪里度,无缘就隐身,这样好!该隐你不隐,就引起众生造恶业了,众生他不相信你。不相信你,他会毁谤你,他不服你,甚至他要毁灭你。这个时候对你可能没什么损害,因为菩萨已经没有生死,但是对他的损害很大,他是造地狱业。所以修菩提行,什么叫真正菩提行?念佛成佛,你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个就是菩提行,这个就是普贤道。普贤菩萨最殊胜的行愿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去了极乐世界圆满他的十大愿王,你也是要这样做。
以前我们也讲过这个故事,净空老法师也经常说,那个锅漏匠的故事。没有文化,什么也不会,谛闲老法师就教他念阿弥陀佛,他就在那念,一天到晚,念到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继续念,老老实实,很清净,什么想法也没有,最后站着往生。念了三年站着走,走了之后还站了三天。所以谛闲老法师来看到这样,赞叹,说你这种修持,那些弘法利生的大法师、名山宝剎的方丈住持比不上你,你真正是「修菩提行,行普贤道」。他成佛去了。我们在世间看到他好像是痴痴呆呆的一个人,什么都不会,只是唠唠叨叨的在那念佛。别人在修密行,所谓大智若愚,到最后往生的时候拿出样子给你看,你就不能不佩服,确实我们不如他,弘法利生的人不如他,方丈住持不如他。他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会,最后站着往生,一往生,这种人一定是实报庄严土,他立刻可以去他方世界度众生。
『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永远不会堕三恶道。『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到五浊恶世里面来度众生,要和众生一起生活,这个就要很大的智慧能力,出污泥而不染。他们去,这里讲了三样工作,第一个「或乐说法」,他很喜欢讲法,讲法不疲不厌,为了启发众生觉悟;第二种是「或乐听法」,他很喜欢听讲经,特别是听净土,做影响众,带动别人来一起学这个法门;「或现神足」,神足是神通,用神通来启发众生的信心。这里讲的神通不是一般的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通,这些都是一般神通,甚至你能够飞天、能够入地、能够放光,在半空中说法,这些神通都不是大神通。真正大神通是什么?当生成佛,这个是大神通。
《法华经》里面记载龙女八岁成佛,这个是大神通。还有就是锅漏匠这种,念佛念了三年,他也成佛了,这种人是大神通。你试试你能不能够走那时站三天,你站不了,这个就是神足,真修实干做出个样子给人看。锅漏匠他没有出去跑道场,从来没有参加什么法会,什么水陆法会、什么消灾普佛,他们从来也不会,也没有到外面去追求法师,就在精舍里面一心念佛,闭门不出,三年成就了,最快速!这个就是现出神足,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我看到他这样子,信心就有了,原来念佛往生是这样去做的,确确实实不难,你就在家关起门来听经、念佛足矣。问题就是一般人关不住,关了几天他就想出来了,心浮气躁,不定。原因在哪里?信得不坚定,愿不真切,不是真正想往生,总是想搞些热闹的事情,找一些调剂,不能够死心塌地,不能够真干。这个叫什么?叫做自欺欺人,这个就是蕅益大师批评的,叫做偷心。《阿弥陀经要解》里面说,「死尽偷心」念佛去,你还想搞搞这样、搞搞那些,那就是偷心,不能定在一个法门里面,不能定在这句佛号、这部《无量寿经》上面。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了,这部《无量寿经》是第一经,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这句阿弥陀佛即是无上深妙禅,你肯不肯念?你不肯就叫做偷心。还想找些快捷方式,告诉你这就是快捷方式,除了这条道路以外没有其它快捷方式了,其它都是兜远路。这是直接成佛的法门,最快速、最直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现在念佛时就是成佛时,还有什么法门比这个还要快?当下成佛,圆满的。问题你不信,你不信就没办法,所以佛才说八万四千法门,慢慢接引你。你真正肯相信,这个法门够了。
所以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来这个世间?就是为了告诉你净土法门,念佛成佛,他也是这样示现念佛成佛的。他就是「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后再为诸众生说此一切众生难信之法,你就是不相信,还想搞其它东西,所以连累世尊四十九年说法。你真正明白了,这个法门行了,锅漏匠就是一句佛号够了。所以现在我们终于学明白了,幸好在寿命未到之前就学明白,剩下来就是一门深入。我们希望这辈子不求其它,求自在往生,比不上锅漏匠站着往生,也要坐着往生,否则你说的哪有人信你。你讲《无量寿经》,讲一百部也好,最后你死的时候,哎呀妈呀哎呀妈呀这样子,你说的全部白说,没有人信你的,你自己没做样子。
我现在讲《无量寿经》,讲到现在第三遍,以后还是会讲,自度度他。这个《无量寿经》是增强我们的信愿,我是为自己讲,旁及他人,有缘大家一起学,无缘的我自己学,到最后我往生极乐世界,那些人就知道要找来听了。不要在这辈子成名,成名于后世,千百年之后还有人听你讲的,还有人看你的书,你成功了。现在急着弘法利生,到最后你人还没死,别人就不看你的书了,尸体还没腐烂,那本书已经破烂掉了,没有用。要搞就搞真的,真正想弘法利生,怎样走这条路现在明白了,所以定弘定弘,先要定再来弘,定还没定下来,你起码定个四十年,后世有人帮你去弘。古来祖师大德都是这样示现,你看蕅益大师在世的时候,他的著作看的人很少,走了之后出来的,这个真正是大德。
所以「随意修习,无不圆满」,往生极乐世界之后,你想怎么修都可以,众生因什么缘得度,你都可以帮助他们,所谓「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无不圆满。所以眼光要长远一点,不要急于在这几十年里面度众生,起码你的眼光要放在一千年这样的时间范围。我现在应该怎么做,使我生后一千年的众生都能够受益,你这样想,你就是真正可以为众生惠以真实之利。
我们再看第三十七愿,三十七至三十八: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里包括第三十七「衣食自至愿」,第三十八「应念受供愿」。愿文里面说,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所需要的一切『饮食、衣服』,以及供佛所需的种种供物,都能够随着他的想念自然出现在眼前,无有不满愿的,这个真是自在!我们世间人想得到衣食饱暖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去做事、去辛苦,如果是衣食自然,这个生活是多么幸福。很多人很羡慕,想做什么事真是万事如意,在这个世间,我们祝福别人说万事如意只是说说而已,谁是万事如意的。真实的说话是什么?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个是真的。万事如意是哄哄你而已,你真正想万事如意就只有极乐世界。所以祝福人万事如意前应该加一个前提,祝福你「早日往生,万事如意」,那就是真的了。今天我们最后一场,我就祝福大家,早日往生,万事如意。我们不擅长哄人的,要说就说真实话,骗人哄人的我不会讲,幸好大家听经听了七个月,都是算是听得比较明白了,对我这样的祝福大家不排斥了;你不要学着我,回去和你家人说祝你早日往生,他不能够接受的。所以自己明白就好,自己真正放下。
往生极乐世界之后不用做其它事,他做的所有事情就是上供诸佛如来,下度一切众生。所以他用什么?用供具,供养诸佛如来,七宝、鲜花等等。他一点也不辛苦,念头一动东西就在手上,他就拿着这些东西,化身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如来。吃的、用的都是自然,随着你的意,你想吃什么,念头一动它就在眼前。所以后面经文又说,若饭食时的时候,就有七宝钵器装满百味饮食在你的面前摆开。古时候只有皇帝才可以有百味饮食,你去了极乐世界,天天都去过着比皇帝还殊胜的生活。为什么?皇帝有百味饮食,吃完之后,他的这些碗碟都要有人收,是吧?你去极乐世界不需要收碗碟的,现在不需要了,想一下那些碗碟全部消失,不需要洗碗。我们家庭妇女,如果在家整天煮饭可能也厌烦,在这个世间就是这样子,你看花了足足两个小时做饭、洗菜、炒菜,吃饭就二十分钟,吃完之后又起码一个小时来洗碗洗碟,一天到晚就忙这张嘴,真是麻烦。极乐世界这些忧虑全部没有,全部是应念自现,无不满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这个是「应念受供愿」。
极乐世界的人,他想供佛并不是难事。在我们这个世间想供佛不容易,你哪里去找佛?找到天边也找不到。极乐世界时时刻刻随时可以去见佛、去供佛。这个应念受供有二种,一种是什么?自己用神通化现自己的身体在佛前去供佛。另一种在宋译本里有说到,说在极远之处的无量诸佛,他们为了成全众生,成全极乐世界的众生供佛,当他们想供佛的时候,这些诸佛就会伸出手臂从他方世界伸到极乐世界来,接受这些众生的供养,佛有这种大神通,事事无碍境界。所以两种供佛的方式都可以,一种是你去,另一种是请他来接你的东西,你看多么自在。这个完全是超出我们常规思惟,体现出华严事事无碍的境界,动一念就周遍法界,一起供佛的心,就已经成就供佛的事情。
下面就看第三十九愿,「庄严无尽愿」: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这里是说依报的庄严,说环境。极乐世界一切万物都是庄严、清净、光明、美丽,『严净、光丽』,形状和颜色都极其殊胜奇特,『穷微极妙』,这个微是精妙,微妙到极点,穷就是穷尽、极点,没有丝毫的欠缺。『无能称量』,不但是语言表达不出来那种殊胜美妙的境界,连我们的思惟都想象不出来,你现在怎么去想极乐世界都不是那个样子,你想象不出来,唯有去到才看到。所以不需要去想,老老实实念佛就行了,将来一定看到,那些都是你自性本来具有的功德。
在极乐世界的众生,『虽具天眼』,他们的天眼是阿弥陀佛加持的,但是还不是佛的那种天眼,还比佛的天眼差一点点。佛的天眼是圆满的,他们的天眼还没有圆满,是阿惟越致菩萨的天眼。所以对于极乐世界万物的『形色、光相、名数』未能够了解得如此清楚,不但了解不清楚,可以说是他没有办法辨别如此微妙、如此精微、如此殊胜,这个境界是超出阿惟越致菩萨的境界,也就是只有诸佛如来方能究竟的境界。所以这个境界完全是佛境界,连菩萨都不能够辨认得清楚,当然不能够宣说,连认都认识不清了,说就更加说不清了。所以我这里说都是多余了,大家知道这样子的意思就行了,说不清的,诸佛如来的境界。《华严经》十玄门全都在这里体现。
下面第四十愿、四十一愿,我们看经文: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愿是讲「无量色树愿」,这里是在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无量的庄严当中举一、二个例子来说,让我们从不能够辨别宣说当中,勉强有一点点这样的感觉、一点这样子的体会,知道这是无比的殊胜,生起向往之心就行了。这里说『无量色树』,极乐世界树木很多,无量。这说无量,连菩萨都算不清楚。名数,名是说这树是什么名字,数是数目是多少,他都根本不能够计数的,不但阿罗汉算不出来,菩萨都算不出来。佛境界,全是阿弥陀佛法身流现出来的。阿弥陀佛因地里面考察他方世界,可能发现很多世界的众生都很喜欢树。譬如说我们这些众生很喜欢树木,香港是不允许随便砍树的,砍树是犯法的,对树木很爱护,因为它难得。既然大家如此喜欢树木,那极乐世界就变出很多树出来,而且这些树与我们世界不同,它是色树,七宝所成的。
这个七字也不是数目字,不是只有七种,七种就太少了,无量种宝,一一皆是无量。宝的品种是无量,一品种里面的宝的光色也是无量,一种颜色里面化现出各种的诸佛如来也是无量,佛放光也是无量,所以你在里面简直就是眼花缭乱,根本你就不知道这个境界是怎么一回事,非常殊胜。你不可以想,这个不是你思惟可以思惟出来的,唯有是什么?不动念头,看到了就当是看到了,不要动念头,用你的真心去接受。所以极乐世界的菩萨不会大惊小怪,这么多七宝!这么漂亮!没有这些大惊小怪的,个个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些殊胜庄严就随它现出来,我还是不动心。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一见到宝就动心。不要说见到宝,见到纸钱都动心。以前那些钱是铜、金、银,还有点价值的,现在是纸钱,只是一个面值,表面的价值,不是真实的价值。看那些都动心,那你怎么去西方?钱要放下,这是第一关。一个财、一个色,这两关你不过,极乐世界就没门。
所以这些「无量色树」,都是『高或八千由旬』。一由旬是古时候的长度单位,有些说是四十里,有些是说六十里,有些说八十里。其实它是怎么算的?是古代的帝王行军一天的路程就叫做一由旬,有些人走得快,有些人走得慢,所以它的长度就不一样。那我们拿八十里来算,「八千由旬」,我们不要拿一百再乘以一千了,我们就随便拿一个数字九千由旬来算,那些树有多高?等于七十二万里那么高,太殊胜了。有些人说,这么高的树我怎能看到这么高?你也不用担心,极乐世界的人的身材也是有相当的高度,他的比例大概就像我们人和树木这样子的比例,所以你就知道极乐世界的人的身材有多高大,都是几十万里高的身材。那道场里面的树是菩提道场,是阿弥陀佛讲经的地方,它们外面都有树,四百万里,比一般的树就要更高,这是诸菩萨众在这里听经闻法开悟的地方。『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这些树可以教化众生,它放出的光、放出的香,香光庄严,众生看到之后、闻到之后就开悟了,就断烦恼、证法身,所以「亦能了知」,就是他真正开悟了,开悟才能够了知,了知是明明白白,一点疑惑都没有。这里讲的是「无量色树愿」。
下面是「树现佛剎愿」。『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这些树还有一种很特殊的性能,就是可以现出佛剎,好像我们现在看电影一样。现在的树木不可以看电影,那些树可以看电影,树与树之间就是一个银幕。这个银幕是什么?立体银幕,你可以看到十方世界一切国土的依正庄严,全部在里面看得清清楚楚。譬如说你去了极乐世界,你想看看我的乖孙现在在做些什么?念头一动,树的中间那个屏幕就现出来了,很清楚,就在你眼前,而且是立体的,我们说立体电影。大家有没有看过立体电影?有看过,现在科技也有一点点产品出来了,所以便于我们理解和体悟。极乐世界的立体电影立体到非常真实,那个世界就在你眼前,你就随时可以进去。所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好像自己照自己的样子一样,拿块镜子照自己的样子,看得清清楚楚,这个都是华严十玄境界。所谓小能容大,大小不二,你看一颗树的空间它不是很大,小,竟然能容十方一切世界,小能容大,所谓「芥子纳须弥」,这个就是华严境界,《无量寿经》里面这四十八大愿里面讲得很多,都是这些境界。所以古人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一点也没有错,《华严经》的境界,《无量寿经》里面也有,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不但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的精华。华藏世界好像香港,极乐世界好像是弥敦道,那个最繁华的地方。这是树现佛剎愿。
下面再看,四十二愿是「彻照十方愿」。
【我作佛时。所居佛剎。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是讲极乐世界『广博严净』,广是宽广,博是博大,严是庄严,净是清净。国土都是『光莹如镜』,光是讲光明,莹是晶莹剔透,透明的,好像七宝池一眼就看到底,下面是黄金沙,而且这些光明好像明亮的镜子一样,可以『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也就是十方所有世界在这个镜子里都可以照出来,这个也是讲华严世界的这种「一多相容」。其实,我们用现在这个世界的物体都可以能够体会出来,譬如讲你拿一个镜子走到一座山上最高峰去照,你看到镜子里面有几十层的山,几十层山水一下子就照出来了,全部收进你的镜子当中,那就小能容大。极乐世界也是一样,每一个物体都能够这样子以小能容大,以一能现多,这个是不可思议。
『众生睹者,生希有心』,众生是讲极乐世界的这些人,看到这种状况,看到极乐世界万物都能够现出层层无数无量的境界、这些佛剎,所以「生希有心」。「希有」是稀有难逢。当下就能够断烦恼、生智慧,知道这些境界完全唯心所现,随着你的心念转。所以你知道一切唯心,当下就归本,归到你自己的本心,你就能够开悟。
再看下面第四十三愿「宝香普熏愿」: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里讲的是极乐世界宝香普熏,『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就是包括一切万物,都是用无量的宝香所合成。这些香的品种是数也数不清,说不清,进到每一物当中,所以《华严经》说「一切入一」,就是这个境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万物的香也就等于一切香,一切香就变成一种香,这种香可以『普熏十方世界』,不但是极乐世界的众生可以闻到,十方世界、整个法界所有众生都能够闻到,闻到之后就身心清净,修习『佛行』。这个佛行是什么?念佛,念佛成佛这个就是佛行。有些人会说,为什么我没有闻到的?「普熏十方世界」,我没有闻到。有没有熏到你那里?有,你为什么闻不到?那是你自己的业障,你的心不清净,所以香在你面前你都闻不到,麻木不仁,我们的六根迟钝得不得了。极乐世界的光在我们眼前,香在我们鼻前,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其实本来就是极乐世界,但是现在我们自己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所以闻也闻不到。就好像现在有个人在你旁边烧起一种很难得稀有的檀香,是很香很香,但是你现在睡着了,睡着了你就闻不到。是不是没有熏到你?有,在你旁边烧,但是你就闻不到那些香气。为什么?因为你睡着了,你已经昏迷不醒,什么时候你醒过来你就闻到了。极乐世界就是这样子,什么时候醒过来你就知道,原来极乐就是眼前,净土即是此方,此方即净土。
众生就是愚痴,看不到,看到的只是变成娑婆世界。就好像一个人本来是生活在皇室里面,做一个大富人家的儿子,万物应有尽有,极其富贵,但是他现在作梦,梦到自己流浪做乞丐,受尽苦难。结果有人把他叫醒以后,原来是恶梦一场,睁开眼一看,原来我还是应有尽有。等你什么时候醒了你才发现,原来你就在极乐世界里面,没有离开过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你旁边看着你。你还在迷的时候,他就笑着等待你醒来,所以念佛、念佛,用念佛来叫醒自己。念佛的时候集中精神听自己的佛号,用心来听,阿弥陀佛,一句一句,听得清清楚楚,声声唤醒自己,终有一次你能够唤醒自己。自己一醒发现,原来极乐世界不是十万亿国土之外,就在眼前,迷的时候隔着就是十万亿国土,清醒过来一看,不隔毫端,一毛尘也不隔。
我们再看下面第四十四、四十五愿:
【我作佛时。十方佛剎。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里讲是菩萨众,从四十四愿以后到四十八愿,五条愿是讲他方世界的菩萨众,前面是对所有凡夫都讲。所以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主要是接引凡夫,菩萨是摆在其次。阿弥陀佛为谁发愿?为我们发的。到这里讲到最后,第四十四愿才开始讲他方世界的菩萨,这些菩萨已经断了见思烦恼,但是烦恼未断尽,还没成佛。『闻我名已』,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立即能够证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清净」是清净心。「解脱」是自在,一切缠缚都解脱了。我们凡夫不自在,听见别人说好听的话就欢喜,难听的话心里面就不舒服,你不自在,你被烦恼缠缚着。你将这些解脱了之后,顺境、逆境,好听的、不好听的,我还是不动心,这个就是解脱,这个就是自在。「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普等是什么意思?说不二法门。《维摩诘经》里面说「入不二法门」,不二就平等,普遍平等,有二就不平等。所以入不二法门的人没有任何分别,善和恶不二,是和非不二,正和邪不二,佛和魔不二。有些人说我着魔了,真正入不二法门有没有魔?没有魔,魔和佛是不二的,完全是自己念头,佛和魔是你自己分别的。境缘无好丑,好丑在自心,你自己在分别执着而已,觉悟之后无佛亦无魔,这个是普等三昧。
『诸深总持』,「总持」是陀罗尼,你住在这个深的禅定陀罗尼三昧当中,这个三昧是什么三昧?念佛三昧,所谓三昧中王,最殊胜的第一个三昧是念佛三昧,所以它当然包括所有的三昧。『三摩地』就是三昧,『至于成佛』,到成佛了,还是住于念佛三昧。你看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之前,他首先入念佛三昧,「住奇特法」,这个就是念佛三昧,极乐世界一去到就得到了。那他方世界,虽然未去的菩萨,但是他闻到阿弥陀佛名号也都能够得到,所以名号功德的加持力有多大,这些菩萨可以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供佛你「不失定意」,你可以供,如果你定意失去了,甚至起烦恼了,那不如不供。有些人很喜欢跑道场,很喜欢做义工,做到烦恼都起来了,有情绪、有对立、有不平了,人我是非都来了,失了定意,这个就不叫供佛了。所以未到这个程度最好就是老实念佛,尤其是我们这些老菩萨。
我知道有些老菩萨很喜欢、很热心来做义工,我劝他们好好在家里念佛求生净土、听经,比你到处跑好。你想去到处跑,去了极乐世界有得你跑,整个法界,十方诸佛如来那里随便你跑,现在你不要这么快。所以这个是定中供佛,这个定很重要。所以我现在悟出来,为什么我要叫定弘?原来弘法失了定意,现在要定了,定到不失定意的时候,我才来弘法。所以以后我定在哪里?我定在摄影棚里面就行了,对着摄影机讲,讲得好不会鼓掌,讲得不好它也没什么反应,它又不会恭敬、又不会赞叹、又不会供养,这里绝对没有名闻利养在里面。我们讲完之后,挂在网上供养大众,大众就是诸佛如来,我们供养诸佛,法供养。不失定意,不用出摄影棚,末法时期最好的方法,这个弘法利生是最好的。
最后一段,我们今天拖一点点时间,把它讲完: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里包括四十六愿「获陀罗尼愿」、四十七「闻名得忍」、四十八「现证不退」。阿弥陀佛成佛的时候,『他方世界』,不是在极乐世界的『诸菩萨众』,只要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也包括这部《无量寿经》,『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所以为什么我这么肯定的说,我们如果讲《无量寿经》,一定有他方世界菩萨会来?他们一定会来护持,他们闻到这些经、闻到这个名号,他就「证离生法」。离生法是什么?无生法忍,就是七地以上的菩萨。「获陀罗尼」,这个陀罗尼是总持一切法,见到法身,安住于实相,这个是无上殊胜的功德。
『清净欢喜,得平等住』,清净是心里面没有染、没有执着,平等是没有分别,那样心中才有法喜,得的是寂灭为乐,证法身、开智慧。『修菩萨行,具足德本』,他们安住于在实相,以清净心,破四相、破四见,来修菩萨行,自利利他。「具足德本」,具足是圆满,圆满一切佛果功德的根本,也就是他能够当下入佛境界。『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一二三忍」本经里面有说到,一是音响忍,二是柔顺忍,三是无生法忍,所以这里讲的是他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一般经教里面讲是八地的菩萨,他们得到了。所以你看极乐世界,即使是初发心的菩萨,一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立即证得无生法忍,成为八地的菩萨。名号功德是多么不可思议!无论对凡夫、对菩萨都是这样殊胜,都是靠他力法门成就。
『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于诸佛法」,一切佛的法都能够现证不退,就是说他们现证阿鞞跋致菩萨,或者阿惟越致菩萨,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不退菩萨,这样很难得。他方世界很多菩萨修行,发心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你不要说别人,我们自己就是这样。一发心,勇猛,没有多久就退了,境界一来考验的时候,立即就退转、退心。要能够保持不退,就能够成佛了。但在这个世界不退相当不容易,一万个人难得一个不退,唯有是求生净土,才能够真正不退,你没去之前就能够不退,你就是当生成就阿惟越致。四十八大愿到这里我们就圆满讲完了。
因为今天是最后一讲,我对大家面对面是最后一讲,以后就不能面对面了,有几句话还是要多祝福一下大家。这四十八大愿是整部《无量寿经》的核心,也是净土宗的核心,也是阿弥陀佛心中心,具有阿弥陀佛无量功德。我们对这个愿真正明白了,真正去接受,真正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求生净土,那你就是如来第一弟子。这个法门的殊胜诸佛如来都赞叹不尽,我们一定要对这个法门有坚定的信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从现在发心,一直到临命终都不改变,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你这一生一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部《无量寿经》我们每天都要读,每天都要听,佛号每天都要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要断恶修善,因为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如果心地不善,怎么能够往生?
所以我们平时要落实三个根,《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这三个是我们修行的根,根本,是行门,是断恶修善。我现在为了帮助自己和大家一起来扎根,我在网上也会每个礼拜讲一次《太上感应篇》,是用国语讲的,大家听得懂的话可以多听。以前我们用粤语也都讲过《太上感应篇》,因果教育,修我们的心地。心地纯善,再加上念佛,就能够真正得清净心,得念佛三昧。其它的事情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不要放在心上,一切都要放下。现在二0一二年平安度过,就说明什么?上天还怜悯我们,假以时日,给我们一些时间,我们拿这些时间要好好修行,不要错过机会。这一生得到佛法、得到净土,来之不易,大家一定要珍重、一定要珍惜,把握好这次机会,今生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去。
我就和大家报告到这里,在这七个月当中,非常感恩大家对定弘的护持,从常住的法师,到各位信众同修,我非常感恩。我如何报恩?就是回去老实念佛,安住寂静,远离一切名闻利养,远离这个世间一切五欲的享受,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为大家做一个表法,我自己深入《无量寿经》,深入念佛,将来我们同生极乐国。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