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觉得佛教应该可以更好,佛门应该可以更大,佛教徒应该遍地都是。但是两千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没有更好?主要的原因是墨守成规,不懂因时、因地、因人、因潮流、因时事而转变,有些自称佛教徒的人甚至令人觉得格格不入,露出难守的戒疤,到处叫人吃素,口中喃喃自语、念念有词,穿着居士服到处满街跑;如此的宣导方式,恐怕只有三零年代的时期才适合如此的方式。
我常对别人说你要渡化别人,一定先要用同理心和对方同步、同讯、同心,甚至于融入到他的生活,不谈佛经、不念佛号,只和他聊时事与生活,但你必须要有智慧的让他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你非常特别,你有独特的见解,而且你真的关心他,渐渐的生活中少不了你。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把佛教、你的六度所有智慧与风范,都融合在生活中每一个处所与小细节,你说这也不是在渡化众生?而且无论各行各业、各类人种,你都可以很善巧的进入他们的核心,甚至变成他生命中的导师。
各位应该多和佛陀时期的维摩诘大士看齐,维摩诘出入社会各阶层上至国王,下至贩夫走卒,所到之处为之倾倒、风行草偃,穿着时尚不受拘束,但智慧如海、辩才无碍,连阿难尊者等所有阿罗汉、菩萨都赞叹恭敬如仪。这个世代如果和所有众生一切行径、作为格格不入,你说会不会把人给吓跑?
所以常有人问我如何引领人进入佛门,我说你就从简单的关心别人开始,例如:「你最近好像比较瘦了?」「啊
,你的发型好像不一样了,很好看。」或「你新买的鞋子很适合你,好漂亮喔。」你也可以主动的、适时的拥抱他人或送送小礼物之类的,总之要很诚恳的、用心的、慈悲的、不造作的去对待熟悉和陌生的人,这是佛教徒最基本布施的态度。此是我香隆立嘉措一再提醒同修要比所有众生腰杆软化,要比所有众生脸皮柔和,要比所有众生乐心关爱众生的原因。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