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我若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这句话,也很喜欢六祖所说的:「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柳宗元的一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虽然这首诗的意境把地理环境描写得极为壮阔空灵,令人读来感觉有种空荡的错觉,但是作者本身因为当时宦途的不如意,因此用自己淼小的孤影比喻自己内心的挫折,用雪境暗喻对于朝政的失望与无奈,所以虽然短短的几个字,却也可以把一个世俗失意的政治家的心境描写得极为贴切。王安石晚年喜好浏览佛经,当他读完《维摩诘经》时,他曾经描述他对此经的感想:「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
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王安石也许不能体会金粟如来为何能有如此的神通妙用,因为如何真正可以达到绝对无二的境界,不是再来人或登地以上菩萨是无法可以理解的。无论是过去或现代,许多骚人墨客、文人雅士自诩风流,也喜欢发表禅诗吟咏心得,殊不知没有悟达空性般若境界的人是绝对无法用文字把般若给表达出来。有很多开悟经验的大居士如唐代的庞蕴菩萨便是一例,他也写了许许多多真正极有般若意境的禅诗传世,绝不同于一般的文人诗词可以比拟。例如《庞居士语录》中有段:「出家捨烦恼,烦恼还同住。痴心觅福田,騃意承救度。十二因缘管,无繇免来去。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佛心一子地,蠢动皆男女。平等如虚空,善恶俱无取。既不造天堂,谁受三途苦?」如果没有通达世间八法,嚐尽人间百味,了悟有空不二,直入不二境界的再来菩萨,何以能够看透这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而用空性的道理游戏人间,随缘度化呢?可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并非只是口头工夫而已,而是要有在现实生活上真实体会,死过去、活过来,整个桶底脱落的人在掉了一层皮以后他所体会到的有如冰片盖顶、沁凉通透的感觉,这个时候才有办法真正的体会过来。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閒暇时喜欢浏览昔日拥有盛名的文人、雅士、大德的禅诗,去体会并且了解他们当时的心境,而每每都有意外的收穫。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