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龙有龙路,虾有虾路”,在书法大成的道路上,书法家们各有各的门道,可谓“条条大道通罗马”!这其中,有人主要通过自悟,如王羲之,他虽有卫夫人的启蒙及家学渊源,但主要还是靠自身揣摩,终于“隶胜钟而草逊张”,攀上万世瞩目的书学峰巅,“溶汇百家而了无痕迹”。
卫夫人相对于王羲之这样自称“学卫夫人徒费日月”的天才式书家,另一类更多靠老师教导而成名的书法家显然对于大多数人更有参考价值,因为天才式的书家并不多见。这正如像霍去病那样拒绝学习孙子、吴起兵法,自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的天才式军事将领并不多见一样。
在唐代,靠老师教导在书法进步上起关键作用的顶级书法家主要有两位:颜真卿及怀素。他们两位的师承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唐代的大书法家——“草圣”张旭!颜真卿张旭的入室弟子,怀素是跟张旭的弟子金吾兵曹钱塘邬彤学的笔法。通过学习参悟,颜真卿成为书法史上王羲之身后最伟大的书法家,怀素则成为与师爷张旭并称为“颠张狂素"的狂草大家。
颜真卿及怀素书法大成的经历启示我们,攀登上书法的巅峰需要三个成就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
第一,苦练。
苦练是书法取得实绩的经验之谈。王羲之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据说,王羲之曾向求取秘诀的儿子王献说练完“十八缸水”,字自然就好了。柳公权启蒙时也受过类似的教导:“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十八缸水颜真卿及怀素书法大成的道路上也离不开苦练。颜真卿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怀素家贫无纸,“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又作漆盘和漆板练习书法,“书之再三,盘、板皆穿”;酒酣兴发之际,他“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如此苦练,才为这些书法家书法的大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怀素蕉叶练字第二,求师。
苦练并非盲目机械地练习,每练一遍都要有一遍的收获。王羲之曾说:“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手脚,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须滑健,不计其遍数也。”
王羲之《远宦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求师是书法出成绩的关键一环!怀素十岁出家,心无旁骛,苦练书法,但是一直练到三十岁,终于觉得“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于是他“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授其笔法”。后人评价颜真卿的书法,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于此,可见求师学习的重要性!晚唐宰相卢携在《临池诀》中说的“盖书非口传手授而云能知,未之见也”,道出了大多数学书者的心声。
怀素《自叙帖》第三,自悟。
颜真卿非常强调自悟的重要性,他对怀素说:"夫草书于师授之外,须自得之。张长史观孤蓬、惊沙之外,见公孙大娘剑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状。”自悟自得,是书法攀登巅峰的关键诀窍。介绍完张旭从孤蓬、惊沙、公孙大娘舞剑中领悟到笔法后,颜真卿又问怀素从何处自悟笔法。(“师亦有自得之乎?”)怀素回答:“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无壁坼之路,一一自然。
”颜真卿赞叹说:“噫!草书之渊妙,代不绝人,可谓闻所末闻之旨也。”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碑》(宋拓本)所以,在苦练及得遇良师指导之余,书法登顶还需有自己具有悟性,能从自然万象中得到启发并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否则就会有雷同之弊。当年李白应邀回答自己写诗的秘密时,说要从大自然中领悟(“笔走群象,思通神明,龙章炳然,可得而见“),南宋大诗人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些道理都强调了向自然万象中学习文艺技巧的重要性。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在自悟的过程中,学习自然比学习人工更重要!颜真卿赞叹怀素从“夏云多奇峰”中学到的笔法,却对师弟邬彤从“折钗股”中悟到的笔法不置一词。颜真卿本人也正是从“屋漏痕”中领悟到笔法后,才笔法精进,走向大成。再如王羲之从“鹅划水”,张旭从“担夫争道”,苏东坡从“逆水撑船”,黄庭坚从“船摇橹”中悟到笔法,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诚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当然,这种自悟自得的聪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坡说:“世人见古有桃花司道者,争颂桃花,便将桃花作饭吃。吃此饭五十年,转没交涉。正如张长史见担夫与公主争路,而得草书之法。欲学长史书,日就担夫求之,岂可得哉?”王羲之众多子侄中,能与其并称者也就王献之而已,非老师不佳,亦有学书人聪明悟性不足所限。
怀素与颜真卿在书法上的成就,印证了学书过程中“苦练、求师、自悟”这三个要素的重要性。学习书法,首重苦练,亦需求师掌握笔法技巧,而书法登顶则需自己的领悟能力不凡。颜真卿就把老师张旭的"十二笔意"("平谓横、直谓纵、均谓间、密谓际"等)传授给了苦练书法的怀素,但是攀登上书法的顶峰,则更需要妙参自然,勇于创新。唐代追捧王羲之书法,怀素更多地探索“一笔书”,继承了张芝、崔爰、杜度以及王献之的书法传统。他性情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终于登上了唐代草书艺术的顶峰,与“草圣”张旭并称“巅张醉素”!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