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举报风波中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
自7月25日有人在网上举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以来,一周多的时间内,爆料者如电视连续剧的导演,环环相扣抛出篡权、除名、情人、私生子、邪淫、堕胎、勒索等故事,吸引着媒体与大众的眼球,几乎天天成为舆论头条。这不仅引开了大众对跌跌不休的股市的关注,甚至连冬奥会申办成功这样的国家大事,也无暇顾及。
这似乎印证了近来流行的一个宗教社会学命题,就是在现代化语境下,即便很多人不是宗教徒,但有关宗教的新闻或争议却常常为大众舆论特别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去参与宗教生活,却按自己的期待想象并要求宗教人士。
对佛教界而言,这样长时间地被负面新闻缠绕,无论如何都是伤害。一些敏锐的佛教人士作出的回应是:佛教要有勇气面对丑闻;出家人不是圣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对于犯戒,佛教有严格的制度,僧团应依据戒律执行,而不要以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包庇。
一个阳光、透明、有错必纠的宗教,会增强大众的信任,更有生命力。佛教界的这一认知体现了理性精神,是正面的。释永信是有巨大影响力的佛教标志性人物,大多数佛门中人当然希望有关他的举报是假的。但退一万步讲,最后即便证明是真的,也不应看作是少林寺、少林功夫和佛教的末日。终究这只是个体事件,不代表整个僧团和佛教。少林寺和中国佛教必然会在总结、检讨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对于在网络上围观狂欢的大众而言,与其沉浸于对一个和尚诲淫诲盗的想象,不如亲自去寺院看一看。每当有关佛教的负面新闻出来,网络上都是一面倒的喝彩与咒骂。而其中很大比例的跟帖者,从来就没有去过佛寺,没有读过佛经,没有听过僧人讲法,也没有与僧人打过交道。从人的完善角度来说,有关佛教或宗教知识、宗教经验的缺乏,意味着知识结构的严重缺陷,是灵性的贫乏与缺失。佛教、道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每一种大的世界性宗教都有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理解人生本质、应对人生危机的知识与经验,构成了人类知识体系的重要成分。对于宗教知识的盲目排斥、拒绝乃至反智主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个时代整个民族的精神底蕴。而以某个宗教人士的私德为依据否定某个或所有宗教,则显示出思维方式的极度偏狭。须知宗教知识与经验,并不会因为个人的道德缺失而丧失其价值。
对于少林寺而言,很希望能化危机为契机,更认真地体认现代化语境下佛教应有的形象。这些年来,有关少林寺的负面消息,几乎是周期性的出现,而网民的评论,又几乎是一面倒的批评。对于这一现象,单方面指责网民并不解决问题。或许大多数网民并没有去过少林寺,但去过少林寺的人,极少有挺身而出为少林寺辩护的,反而不时会有人发帖,揭露在少林寺遇到的各种不快。进入少林景区,不仅旅游区充满商业气息,就是少林寺内,也充斥着各种生意,而且都是僧人在销售;有些物品也很容易让人诟病,如数千元一支的高香。现代化加剧了人心的浮躁与焦虑,民众到寺院来,期望得到安静、纯洁和神圣,而不是宗教的迪斯尼乐园。
此次释永信危机,爆料者显示出非凡的背景。无论是所爆内容的隐私程度,还是爆料手法的娴熟,以及每天占据新闻头条的能力,都显示出这是专业性的团体操作。然而,无论什么人,还是什么组织,无论有什么背景,无论所爆材料真假,在一个法治国家,将个人的户籍隐私,将公安局的笔录,公开于网络,其对于个人隐私权的侵犯,也应受到法律的惩罚。(原标题:希望能化危机为契机)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