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隆兴寺。1982年,习近平同志到正定工作,对于隆兴寺的命运十分关注。(图片来源:资料)
隆兴寺铜铸千手观音 (图片来源:资料图)
上周日,笔者到河北石家庄参加一个研讨会,偶遇河北正定县政协原文史委张主任,他提到习近平主席在正定工作时的一个心愿至今未了,颇为令人感慨。这个心愿就是将隆兴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
隆兴寺,民间俗称大佛寺,始建于隋,叫龙藏寺,唐代改用今名,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的隆兴寺占地8万余平方米,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汇集了隋唐以来大量的建筑、雕塑、壁画、碑碣等文物珍品。在琳琅满目的文物中,隆兴寺有6处被称为中国之最,这就是形制奇特的摩尼殿、 东方美神 观音像、最古老的转轮藏、隋代的《龙藏寺碑》、铜铸 千手观音 和铜铸毗卢佛。
隆兴寺自古以来为北方名刹,在佛教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上世纪50年代末,隆兴寺被停止宗教活动,1961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一直由文化、文物部门管理。1982年,习近平同志到正定工作,对于隆兴寺的命运十分关注。他曾多次与县文化局、文史委和佛教界等商量,希望能将隆兴寺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使其成为正定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生长点。习近平同志为此多次与有关部门沟通,组织写报告、打报告,但直到1985年他离开正定,一直没能了愿。
时光如梭,30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期间,赵朴初等许多国家领导人都曾积极推动,地方政府、佛教界及信教群众更是呼声不断,但迄今没有结果。隆兴寺依然由文物局管理,气氛萧索,不仅完全没有发挥佛教寺院的宗教功能,单就经济方面而言,也是各级政府的沉重负担。
从历史的角度看,文物部门对隆兴寺等宗教文物的保护立有不世之功。
上世纪50年代后,特别是 文革 期间,绝大多数宗教场所都停止了宗教活动,宗教人士还俗回家,宗教场所或被破坏,或挪作他用。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文物部门将众多珍贵的宗教活动场所以文物的名义保护下来,为日后中国宗教活动的恢复乃至今天中国文化的复兴保存了基础。在这一点上,佛教界、宗教界应该对文物保护部门道一声特别的感谢。从现实的视角看,文物部门将隆兴寺等场所交还宗教界,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绝不意味着文物部门重要性的降低,而是时代发展的象征,是中国文化进步的标志。如果说,在 破四旧 的语境下,文物部门将隆兴寺等重要文化遗产保存下来是对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那么今天,文物部门将隆兴寺等交还佛教界,就如习主席所说: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 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可以说是文物部门对中国文化复兴更大的、最新的贡献。
3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积极推动隆兴寺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今天,习主席对如何发挥文物的精神价值提出了系统的阐述。习主席说: 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文物保护的重心由物件的保存转变到精神的弘扬,是文物的起死回生,最鲜明不过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复活与复兴,也是文物工作向其本义的最高回归。
原标题:了习主席一个心愿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