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下来,『存养工夫』,「存养」是存心养性。宋朝朱熹答何叔京,「二先生拈出敬之一字,真圣学之纲领,存养之要法。」朱熹先生在答何叔京的话说,你们两位拈出一个敬字,就是你们讲出一个敬这个字,是真的圣学之纲领。圣学是什么?是我们现在讲的,你要明心见性,你要成就佛道,就是叫圣学。是真圣学的纲领,是存心养性,是修养的一个要法。从哪里下手?就是恭敬心,就从一个敬字下手。
讲到这个敬,我们都知道印光大师有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就听老法师对这个敬字,还有诚字的看法。老法师说,诚跟敬是学生的善学法宝。他说,现在学东西很困难,难在哪里?
学生心不在焉。老法师在澳洲的时候,大学里面要请他去当教授,那么聘书送过来,希望老法师到学校给学生上课。那么上课前,老教授就跟老法师说了,他说,法师啊,你只能讲十五分钟,不要讲多。老法师说,为什么?老教授说了,他说学生的耐心只有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以后就开始心不定了,就交头接耳,心都往外跑了。老法师一听,说那这样我到学校上课,为什么呢?白讲的,那我只能讲故事啦,讲一讲笑话啦。大家听了开开心,闹哄哄地那就好了。老法师说,现在的上课真的是这样,你真的讲一点,他听不懂,他没听见。为什么?因为他在课堂上心到处乱跑,他跟以前不一样。他说,现在的学生,听课是怎么听课?心浮气躁。老法师说,心浮气躁这种人,他什么都学不会。老法师说,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老师给他们上课,要讲什么、要讲多少,老师心里有数。为什么?因为那时候他们的学生好学、善学。所以在上课学生里面,有一、两位很好学、很善学的。因为他们好学,又恭敬、又善学,这一、两个学生,他们心很清净、很真诚,想学东西,老师就会讲很多。旁边有些同学虽然也心浮气躁,但是因为有这一、两个同学真正想学,所以其他同学都沾光。
所以老法师说,这个地方你要记得,最重要就是一个诚字,你有几分真诚心,你才能真正得到几分。所以老法师说,真正很诚心听一堂课,抵得过去一千堂课。他说,你就顿悟了。为什么开悟?因为诚。古人说诚则灵,中国人对于这个诚字非常重视。所以自古以来,无论是世法、佛法里面,真正有成就的人,全是得力于这一个字。就是不诚怎么可以呢?什么叫诚呢?清朝名将曾国藩先生说得好,「一念不生谓之诚」。诚就是一心,一心无二心那就是诚,就一念不生,所以一心专注就是真诚。所以你在听开示的时候,专心的听,一个杂念都没有,你全得到了。一面在听,一面在想别的东西,心不在焉。听完问你说讲什么你也不知道,那这样你就得不到利益。这个是讲到这一段里面讲的「存养工夫」,我们提出这个诚字。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O七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