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佛不拜拜假佛
众生由于不具慧眼,不知活生生的佛祖在何处,也不知佛祖的真正面目,往往他已经天天与我们同起同坐,穿着衬衫与我们一齐喝茶生活,还怪他:
“你怎么可以喝那么多茶;用那么多钱?你没看到我喝了多少,用了多少,分一些给别人吧!”
对供桌上的金身佛祖敬供茶水,恭供金银财宝,五体投地地礼拜祈求:“佛祖大慈大悲!无论如何一定要恭请佛祖降灵加持;我一定会亦步亦趋地追随您,向您学习;跟着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祖您无论说什么我都会听信、遵从的。”却不听从活生生的佛祖的忠言、善语,甚至与它争执、计较、毁谤,攻击得体无完肤,不留余地。
类此违背常理常情的事,在古今修行人中,屡见不鲜。
二、真正的佛圣与凡夫同体
真正的佛圣并非如供桌上的金身一般,坐在莲花上,头发卷卷的,眼睛半眯着,背后背着一团光圈。这些相状是后代的大德为了表显佛德、佛理,而运用、创作出来的威仪、妙相。真正的佛祖,其形相与凡夫大体相同,有时梳着头发;有时顶着光头;有时穿着衬衫;有时披着袈裟。他赤脚的时候立即可以看到脚指甲有修剪或是没有修剪。脚掌与常人一样,踩住地上照样有个脚印。千万不可就外相的袈裟、袍衣做为是否佛祖的辨识标准,否则岂非容易鱼目混珠呢?
三、外相庄严,慈悲智慧圆满,即是佛尊
辨识佛祖的方法,就内在的性德而言,完全是看他的慈悲是否平等无二、公平无偏;利世的智慧是否圆满周至,无所不知。绝无任何一尊佛祖愚痴无明,不知众生的因缘业力,心胸狭隘,嫉恨分别,会党同伐异,自是其是的。若有人知无不周,识无不遍,却毫无平等慈悲利众之心,只是居住寒寺古刹,朝暮诵诵经典,静坐参参话头,那就不是修学佛行,更不可能为成就佛祖的功果。
总之,无论是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只要悲智具足,就是佛祖。
四、为教化众生,示现一切因缘
所有的佛祖在降世的一生中,为了教化一切修持的法门,除了示现生老病死的过程以警醒众生外,更示现贫苦与繁华的境遇,以教示一切众生在处一切因缘时应如何安宁其妄心,应如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此法门典型后人。
例如:在饥饿穷困、因缘贫薄之时,如何空寒无碍、安然不动。在富豪丰裕、花事繁盛之时,如何清净无执、万缘俱寂。所有的诸佛降世,并非只是要示现在离尘绝俗、栖息烟霞的境遇中如何安住其心而已。因为实际上大部分的众生由于因缘所系,无法息诸尘缘,断然出家。就是已经离缘出家之人,所要平息的尘念仍然很多。
因此,众生所最急需的法门是:如何面对繁华的尘缘而能清净其心。所谓:修行是修有,非是修无,即是此意。所以,诸佛降世,虽然身入繁弦急管的五音迷阵,坐拥红颜粉袖的昵声呢哝;却能在如此红颜盛美中,绝尘不染,自在安然,以警醒示现迷梦贪恋的众生。大觉悟者其应物如镜,当下解脱的功夫,与无明凡夫一见迷恋繁华,立即贪恋不舍,一遇逆境,马上不耐孤寂,嗔怨生心的无智心态,实在绝然不同。五、既是大佛,就具无量大慈悲
如是佛祖,无论遇上何种缘境,都能于大热闹中静寂其心;同时又能于大静寂中闹动其心。何以说呢?因为大智者总是利用大静寂中思惟如何奋斗精进、利众益世的方法,时时刻刻不离大慈大悲的心。慈悲心是佛祖最重要的性德,完全发乎天性,出自自然,不是学习得来的,更不是某老师教他慈悲,才开始会慈悲的,是自幼年尚未皈依佛门之时就非常慈悲。其慈悲、客气更甚于佛门中潜修多年,终身驻寺的师父、高僧,令高僧见了也为之动容、景仰,这就是佛。
兹提供以上的原则,以为觅寻佛圣的凭藉。祈望一切众生不会误犯面圣不知圣的错误,而失去顶礼供养、请益受教的殊胜机缘,因而能得到供养三世佛的一切福慧。(信息来源:摘自《佛网》)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