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中道行,解脱六处 ”
我们上一次说到,阿那律尊者发了退悔心,佛陀知道啦,给他开示,就谈到他过去是善於弹琴,佛陀就从他善於弹琴的这个因缘来启发他。所以说如果琴弹得太急躁,声音就不好听了,如果弹得太缓,声音也出不了美妙,如果恰到好处的不缓不急,就能够产生美妙的声音,麽佛陀的开示就是说,在精进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精进太急,增其掉、悔;精进太缓,令人懈怠。”因此佛陀的开导就是:“是故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着、莫放逸、莫取相”这个就是一个重点,我们听了正法、正见,就要精进的用功,但是这个精进呢,要平等修习摄受,就是不要太急躁,也不要太松懈,如何拿捏得恰到好处,这个就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今天学法也不要执着,今天用功也不能太放逸,虽然在一切法,一切现象中用功,但是不要着相,不只是对外表的相,对法的相也一样不能执着。
“时尊者二十亿耳,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时尊者二十亿耳,常念世尊说弹琴譬,”阿那律尊者就常常去思惟佛陀的开示,用弹琴的比喻的开示。“独静禅思,如上所说,乃至漏尽,心得解脱,成阿罗汉。”阿那律尊者,就照着佛陀开示的中道法,不会太急躁,又不会太懈怠,平等安住在那一种中道,一种修行方式,他结果很快的就证阿罗汉了。
我们看第二段的经文,“尔时、尊者二十亿耳得阿罗汉,内觉解脱喜乐,作是念:‘我今应往问讯世尊\’。”他证阿罗汉的时候,内心非常的喜乐,在解脱的那一种心境中起了这样念头:应该去礼拜佛陀。“尔时尊者二十亿耳,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于世尊法中得阿罗汉,尽诸有漏,所作已作,舍离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解脱。当于尔时,解脱六处。云何为六?离欲解脱,离恚解脱,远离解脱,爱尽解脱,诸取解脱,心不忘念解脱。”阿那律尊者就向佛陀报告,自己已经得漏尽、证阿罗汉,他就表示他的见地:他认为一个真正解脱的人,应该於六处解脱,哪六处呢,他这里就讲,离欲解脱,离欲解脱也就是贪解脱(贪瞋痴的贪啊)——离贪欲,解脱啦不再有贪欲。瞋恚也解脱,贪瞋痴这三毒,都要解脱,远离、爱尽、诸取,也就是我们讲的(远离)爱,取,有。心不妄念解脱。
这六个地方,也是我们参考的地方,如果说我们今天,有人认为自己证阿罗汉,已经解脱了,那麽你自己就要看看这六个地方,是不是真的你都已经没问题啦。这个是值得我们参考。然後他继续说,“世尊!若有依少信心而言离欲解脱,此非所应;”他证了阿罗汉以後,他明白啦,一般人以为,我今天依据某某的一个信仰、一个信心,对佛很恭敬我有信心,以为这样就解脱了。他说这样子是不可能的。“贪、恚、痴尽,是名真实离欲解脱。”真正的阿罗汉解脱,是贪瞋痴都要尽的,不是某一部份,也不是少少的信心就能解决了,要远离贪瞋痴,才是真实的解脱。
“若复有人,依少持戒而言我得离恚解脱,此亦不应;”有的人以为自己守戒,就根据少少的戒,就以为自己解脱了,他说如果是这样子,也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对的,“贪、恚、痴尽,是名真实(离恚)解脱。”我们真正的解脱,一定是贪瞋痴烦恼都要尽,那麽我们就知道,守戒是帮助我们少患过错,心慢慢能清净的助缘,还要开智慧(才行),你没有得法开智慧,贪瞋的降服还是表面,而智慧没有的话,愚痴是破不了的,所以不是一个守戒,就什麽事都解决了。戒律,是戒定慧三学中的一个主题而已不是全部,所以如果有人以为我守戒就是修行,其他什麽都不要,其实这样要证阿罗汉也是不容易,从这一点就明白。
“若复有人,依于修习利养远离,而言远离解脱,是亦不应;”我们世俗人,总是名闻利养,那有些人以为我离开了名闻利养就是解脱啦,他说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也是不够的,也不是真正的阿罗汉的解脱,那麽一样的,“贪瞋贪恚痴尽,是名真实远离解脱,”所以是依於远离,远离的是什麽意思,是远离贪瞋痴的意思,还是一样,与贪瞋痴烦恼的远离,才算是真正阿罗汉的解脱,不是少部分的贪恚痴尽。
“贪、恚、痴尽,亦名离爱,亦名离取,亦名离忘念解脱。”他後面的六处里面的,远离,爱尽、诸取、心不妄念,其实都同一个意思,就是贪、瞋、痴尽,所以叫亦名爱离、离取,亦名离妄念解脱,同一个意思,所以解脱一定是包含这六处。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