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治心沈浮病修止观
在《小止观》介绍第一「对治初心粗乱修止观」后,接着介绍第二「对治心沈浮病修止观」。静坐参禅时,有时心会昏昏沉沉、暗塞不明,有时浮动轻躁,使身体坐不能安,或心念昏蒙、无所记别,或昏昏欲睡;这时应当修止、修观来对治。通常,打坐中会有的毛病,不外乎:
一、身心浮动:若心浮动,称为「心掉举」,即妄想不停,如长江波浪;若身体轻躁不安,即是「身掉举」;如是身心掉举的情况,会使身心内外不安,有损法身功德,故当此浮动病发时,应修止以制之。此时,行人要集中心力在脐间,或下丹田,使心念往下观照,气往下沉,自然能治浮沉病。
二、昏沉闇塞:禅坐稍久,即感觉昏昏欲睡,头渐下垂,执持力缓。此时行人,要集中心力于鼻端或眉心、发际等,或出声诵咒、念佛,或略摇动身体,或作深呼吸数次,或将清凉的空气,吸入丹田反复几次,可制伏昏沉病。
三、有覆无记:有覆,指有染污的意思;无记,指善、恶、无记中的无记性。有覆无记,指的是第七识,它的染污是通善、恶、无记三性的,常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烦恼相应。初心用功的人,散乱心多,尚未见有无记的现象;久已栖心道业的老修心人,每每已调伏粗心乱想,但容易于打坐中,生起无所记别、糊里糊涂的无记相,说明不明、是昧非昧、不觉得是妄念,亦不觉得是念头不清、记忆不明。
一般行人不了解,便于此取着,每天如此过去,徒丧功夫,诚为可惜!无记的毛病,比昏沈病更严重,或许有人会以为是「不思善、不思恶」的境界,那就大错特错。「不思善、不思恶」是念头无住的功夫,不是修定方法,应当要谨慎观察。若于静坐中,发现有此无记现象,应当修观观照,重新专注于所缘境,念兹在兹,使心能不浮不沈,境界分明。
修禅定时,心念浮躁时,以止治之,昏沈时以观治之。但心有沈病,绝不能再用止;心有浮病,不能用观。应病与药,方能达到身心安稳。行人于坐中,可以随时用之。{38}
2004.05.24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