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念诵网

大乘大义章(问念佛三昧并答)

发布时间:2023-08-24 12:36:15作者:念诵网

大乘大义章(问念佛三昧并答)

  远问曰:念佛三昧,《般舟经·念佛章》中说,多引梦为喻。梦是凡夫之境,惑之与解皆自厓,己还理了。而经说:“念佛三昧见佛,则问云,则答云,则决其疑网。”若佛同梦中之所见,则是我相之所瞩想,相专则成定,定则见佛。所见之佛,不自外来,我亦不往,直是想专理会,大闻于梦。了疑大我或或不出,境佛不来,而云何有解?解其安从乎?若真兹外应,则不得以梦为喻。神通之会,自非实相,则有往来。往则是经表之谈,非三昧意,后何以为通?又《般舟经》云:“有三事得定,一谓持戒无犯,二谓大功德,三谓佛威神。”为是定中之佛?外来之佛?若是定中之佛,则是我想之所立,还出于我了。若是定外之佛,则是梦表之圣人。然则成会之表,不专在内,不得令闻于梦,明矣。念佛三昧,法法为尔否?二三之说,竟何所从也?

  什答:见佛三昧有三种:一者菩萨或得天眼、天耳,或飞到十方佛所,见佛难问,断诸疑网;二者虽无神通,常修念阿弥陀等现在诸佛,心住一处,即得见佛,请问所疑;三者学习念佛,或以离欲,或未离欲,或见佛像,或见生身,或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是三种定,皆名念佛三昧,其实不同者。得神通,见十方佛。余者最下。统名念佛三昧。

\

  复次,若人常观世间厌离相者,于众生中,行慈为难。是以为未离欲诸菩萨故,种种称赞般舟三昧。而是定力,虽未离,亦能摄心一处,能见诸佛,则是求佛道之根本也。

  又学般舟三昧者,离言忆想分别,而非虚妄。所以者何?释迦文佛所说众经,明阿弥陀佛身相具足,是如来之至言。又《般舟经》种种设教,当念分别阿弥陀佛,在于西方,过十万佛土。彼佛以无量光明,常照十方世界。若行如经所说,能见佛者,则有本末,非徒虚妄忆分别而已。以人不信、不知行禅定法,作是念:“未得神通,何能远见诸佛也?”是故佛以梦为喻耳。如人以梦力故,虽有远事,能到能见。行般舟三昧菩萨,亦复如是,以此定力故,远见诸佛,不以山林等为碍也。以人信梦故,以之为喻。又梦是不然之法,无所施作,尚能如是。何况施其功用,而不见也?

  又诸佛身有决定相者,忆想分别,当是虚妄。而经说诸佛身皆从众缘生,无有自性,毕竟空寂,如梦如化。若然者,如说行见诸佛身,不应独以虚妄也。若虚妄者,悉应虚妄。若不虚妄,皆不虚妄。所以者何?普令众生,各得其利,种诸善根故。如《般舟经》中见佛者,能生善根,成阿罗汉、阿惟越致。是故当知,如来之身,无非是实。

  又忆想分别,亦有时有。若当随经所说,常应忆想分别者,便能通达实事。譬如常习灯烛、日月之明,念复障物,便得天眼,通达实事。又下者持戒清净,信敬深重,兼彼佛神力,及三昧力,众缘和合,即得见佛,如人对见镜像。

  又一凡夫,无始以来曾见,皆应离欲得天眼、天耳,还复轮转五道。而般舟三昧,无始生死以来,二乘之人尚不能得,况于凡夫?是故不应以此三昧所见,谓为虚妄。

  又诸菩萨得此三昧,见佛则问,解释疑网。从三昧起,住粗心中,深乐斯定,生贪着意。是故佛教行者,应作是念:“我不到彼,彼佛不来,而得见佛闻法者,但心忆分别。了三界之物,皆从忆想分别而有,或是先世忆想果报,或是今世忆想所成。”闻是教已,心厌三界,倍增信敬。佛善说如是微妙理也。行者即时得离三界欲,深入于定,成般舟三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