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本名姬旦(鸡蛋。。。原谅我喷了一口狗血),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为被封在周,太王所居地为其采邑,故称周公。后世人又称其为周公旦。
周公像周公本是周武王姬发的四弟,他聪明睿智,才能过人。武王看出来他是众多兄弟中最有才干的,所以将自己的儿子姬诵托付于他。周公随之把姬诵扶为天子——周成王,自己做宰相负责军国大事,代行治理天下之职。为保周王朝的长治久安,周公制定了王位继承法,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剩下的余子分封制度。这样就在当时奴隶制的社会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种阶级制度。周公又对各级的服饰以及祭祀、占卜、会盟、宴会、朝贡、婚嫁、殡葬等做了详细的规定,也就是说自己什么出身,就做自己出身应该做的事情,尊卑有别。有了这些规矩之后,各个阶级都遵循周公定下的法规,所以当时的社会秩序是很稳定的。
此图片来自网络然而,这套统治制度却让武王的三弟姬鲜和五弟姬度非常不满。如果按照以前“兄终弟及”的规定,老二武王去世之后(老大伯邑考),应该由作为老三的他继位。而周公制定的“嫡长子继承法”却把王位明确的留给了武王的嫡长子姬诵,剥夺了姬鲜和姬度的继承权。商纣王被灭之后,姬鲜被封到管国,姬度被分到蔡国监督纣王之子武庚,两人本来就离镐京很远,加上继承权被剥夺,导致两人更加怀疑是老四周公捣的鬼,并四处传言老四周公谋权篡位。传的时间久了,周成王还有各个诸侯也纷纷起了疑心。那么周公在摄政期间确实称王了吗?
有人认为周公确实称过王。《荀子·儒效》以及《淮南子·汜沦训》里都有记载周公“履天子之籍”,清代的王念孙认为故人之意是指周公履天子之位。但是历史上周公到底有没有篡位?我们分析一下:
周公没有篡位
周公可能确实是身居王位。可是周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武王在消灭殷商第二天就因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当时天下初定,周王朝还没有稳固,幼小的成王难服天下,若没有德高望重的君王震慑四方,被征服的商王朝和新归附的附属国很可能随时反叛。于是在这种危难关头,周公从国家社稷的角度考虑,对外称王。他对姜太公、召公解释说:“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于是,“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面而朝群臣,发号施令,常称王命。”周公临危上位,建立典章制度,建立周礼秩序,使新建的周朝得以安定下来。但周公的苦心却被他的三哥和五弟误解,而年幼的周成王更加的怀疑。但是周成王后来翻看存放的卜典(相当于现在的档案)之后,发现武王病重时,周公甘愿自杀来让祭祀让武王康复,这使周成王非常的感动,更加新任周公。等到周成王长大之后,周公立即还政与成王。
分封诸侯周公篡位失败
《荀子·儒效》称:“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周公不告诉成王而继承武王的王位,这不是篡位又是什么呢?《史记》记载王室大臣们猜疑周公篡位,便联合武庚起兵叛乱。姬鲜和姬度两兄弟都是忠于武王的,特别是老三姬鲜,文武兼备。当初武王分封诸侯时,周公用计策将姬鲜调离了镐京,让“兄弟相为后”的第一继承人远离权力的中心地带。后来又借着平叛的借口杀掉姬鲜。这样老四周公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后来由于周王朝众臣的强烈反对,西岐又发生叛乱,周公无奈才把王位还给成王。他拉拢召公平分大权。“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周公又把他的长子派回封地,将次子安插在镐京,参与国政。由此可见周公政治手段过于高明圆滑,能进能退,不亏是算卦解梦的高手。
周公藏册作者分析
其实关于周公篡位没有这个问题,小编感觉周公并没有篡位。第一:周公制定嫡长子继承制,他如果不制定,那王位早晚是他的,他深得他父亲姬昌占卜的精髓,这些道理还不知道吗?第二:周公解梦是我国古代传下来的古籍资料,所有人都知道,历史是胜利者所编著,如果周公真的篡位了,他的书籍资料可能留下来吗?不可能吧?
第三:分封的是姬发,也不是周公,姬发是何许人也。他可是姜子牙的女婿,他去世姜子牙还没去世呢!以姜子牙的谋略可能让周公篡位吗?应该不可能吧!姜子牙可是历史中的真实人物!周公发号施令图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