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1)大比丘(2)(3)千二百五十人俱。
解在祗树给孤独园内,同佛常常在一起的有出家的1250人。(这一句是同佛在一处的人数。)
释(1)与:是“同”的意思。
(2)比丘:比丘是梵语。出家的男子,受了“具足戒”(6)的,叫“比丘”。就是俗人称他们为“和尚”的男子。出家的男子受的“具足戒”,总共有250条,受了这250条“具足戒”的男子,才可以算是“比丘”。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都是男身;就是妇女们,倘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都会变成男身的。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外大愿心里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倘然生到我的国里来女人,仍旧是女身的,我就不愿成佛。”阿弥陀佛发过这样的大愿心,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只有男身、没有女身的;所以只有“比丘”没有“比丘尼”。(7)
(3)大比丘:在这一句经里,“比丘”前加一个“大”字,可见得这些比丘都是道行很高的,并不是初出家的人能够比的上的。
(4)大比丘僧:在这部经里所说的“大比丘”,那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在舍卫国听佛说法的,并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佛得道后,最先度脱他们的。
(5)僧:是许多人和合在一处的意思,因为出家人都是许多人和合在一处修行的,所以“出家人”叫“僧”。又“僧”字,从菩萨起直到初出家受过具足戒的,都可以称“僧”。
(6)具足戒:“具足”两个字是完全的意思。“戒”是防备做不了规矩的事情和禁止做恶事情的方法。“戒”有好几种,有多有少的。受“具足戒”就是受“全戒”,没有比这种戒再多的了。受过了戒不可以再犯了。譬如受了“杀戒”就不可以杀活的东西了。
(7)比丘尼:出家的女人,受了戒的叫“比丘尼”。就是俗人称她们为“尼姑”的女人。出家的女人受的“具足戒”总共有500条,受了这500条具足戒的女人,才可以算是“比丘尼”。
皆是大阿罗汉(1)众所知识。
解上面所说的1250人,都不是平常的出家人、都是大阿罗汉。大众人都知道他们、认识他们的。(这两句话是说同佛在一处的许多人是怎么样的一等人)
释(1)阿罗汉(20):就是俗人叫做“罗汉”的。
(2)修行:一个人修行,将来就会得到好报应。一个人造业(3)将来就会得到苦报应。
修行到样样完全、样样圆满,就成佛了。
修六度(10)万行(11)的,就是菩萨。
修十二因缘(12)的,就是缘觉(14)双叫辟支佛。
修四谛(19)的,就是声闻(20)
修上品(6)十善业(4)(27)的,生在天道(8),就是生到天上,做天上的人。
修中品(6)十善业的,生到人道(8)。还有一种说法,是守五戒(39)的生在人道。
修下品(6)十善业的,生在阿修罗道(8)。
犯下品(6)十恶业的(5)(27)的生在畜生道(9)。
犯中品(6)十恶业的生在饿鬼道(9)。
犯上品(6)十恶业的生在地狱道(9)。
以上是先把修行、造业的各种人所受的报应,所以不相同的缘故,大略说一些,在下面再把一种一种的说清楚。
(3)业:凡是所持的念头、所做的事情,不论善的、恶的,都叫做“业”。
(4)善业:转善念头、做善事情,就叫“善业”。
(5)恶业:转恶念头、做恶事情,就叫“恶业”。
(6)上品、中品、下品:修得最认真的叫做“修上品”,差一些的叫做“修中品”。再差一些的叫做“修下品”。
十恶业犯的最重、最多的叫做“犯上品”,差一些的叫做“犯中品”,再差一些的叫做“犯下品”。
(7)六道:若是一个人不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总在这六道里出出进进,逃也逃不出。六道有“三善道”(8)、“三恶道”二种。
(8)三善道:善的就生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叫做“三善道”。
(9)三恶道:恶的就堕落到“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叫做“三恶道”。
(10)六度:又叫“六波罗蜜”。
第一是“布施”,梵语叫“檀那波罗蜜”。布施有两种:一种叫“法施”,就是拿佛法来劝化人;一种叫“财施”就是拿钱财、物件来周济、苦人。
第二是“持戒”
梵语叫“尸罗波罗蜜”就是守住佛的禁戒,不造各种恶业。
第三是“忍辱”梵语叫“羼提波罗蜜”就是忍耐一切苦痛,受了旁人欺负,不同他争闹。
第四是“精进”梵语叫“毗梨波罗蜜”。就是各种善事肯发狠去做;各种恶事肯发狠去禁止。
第五是“禅定”梵语叫“禅那波罗蜜”。就是把这个心,安住在“真如实相”的道理上,不放他散开来想杂乱的念头。
第六是“智慧”梵语叫“般若波罗蜜”。就是能够分别真正的道理,破除种种的迷惑。
(12)十二因缘(13):
第一是“无明”。就是不明白真正的道理产意思。因为不明白道理,就会生出种种烦恼来,所以又叫做“烦恼的根本”。
第二是“行”。行字意思就是没有停歇。因为种种的烦恼没有停歇的时候,常常动起心来,就造出种种的“业”来了。
第三是“识”。识是“业识”,就是妄想分别心。因为一个人前世有了种种的“业”,就被这种种的“业”感动了这个“识”,看见了可以投胎的地方,就去投胎了。
第三是“名色”(16)就是投了胎,“识”和身体都渐渐的长大起来了。
第五是“六入”。又叫“六根”就是眼、耳、鼻、身、口、意(即念头)完全成功了,要出胞胎了。
第六是“触”。就是初生出来,年纪二、三岁的时候,对于各种的东西、各种的事情,还不很会分别(15)它的好的、坏的、苦的、乐的。
第七是“受”就是年纪到了六、七岁的时候,对于各种的东西、各种的事情,渐渐的会分别起好坏来。就觉得的时受着乐,有时受着苦了。
第八是“爱”。就是年纪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就会生出种种爱的心、贪的心来了,并且生得很厉害的。
第九是“取”。就是到了成人的时候,这种种的爱心、贪心更加厉害。想到什么,就一定要得到手了。
第十是“有”。有字,就是“业”字的意思。因为有了“要”的心,就会生出烦恼来了;有烦恼,就会造出种种业来了;既然造了业,就会有将来的报应了。
第十一是“生”。就是按照现在所造的善业、恶业,将来就要受生生死死的苦,并且还不知道生到什么地方去。
第十二是“老死”。就是既然有了“生”的苦,就一定有“老”的苦、“死”的苦了。
第一种的“无明”,最是迷惑人的东西。有了这种“无明”,一个人就糊糊涂涂的随便造业;造了业,就要受报应了;受报应,就是在这个人生生死死里,出了又进,进了又出;或是投人身、或是投畜生,总归逃不出这个关头。所以,这个“无明”实在是一个人生生死死的根本。有了这个根,就是会生出第二种的“行”一直生出第十二种的各种因缘来了。
一个人死了去,死的是躯壳,他的灵性(17)仍旧还在的、不会死的。他的“无明”也仍旧没有破去,所以免不得还要投生做人。
(13)因缘:“因”字是种子的意思;“缘”字是帮助成功的意思。譬如种稻,一粒谷是“因”;地土、雨水和种田人是“缘”。不论什么事情,都要有“因”、有“缘”才会成功,一个人所以生了又生、死了又死,逃不了这个生死的苦,就因为有了这十二种“因缘”的缘故。
(14)缘觉:“缘觉”晓得一生生死死的苦,所以就在这十二种因缘上用功,自己开悟了、得了道,就成功了一个不生不死的身体。因为他们觉悟了这十二种的“因缘”,所以称他们做“缘觉”。
(15)分别:产不论什么事情、什么东西、都去分别他好的、坏的、喜欢的、不喜欢的。
(16)名色:这个时候,一个人的“识”还没有什么大用处,只有这个“识”的名目,所以叫做“名”身体虽然没完全成功,但是已经渐渐的要成功色身了,所以叫“色”。
(17)灵性:是最灵妙的“知觉性”(18),并不是大家所说的“灵魂”。灵魂是常常要变的,灵性是永远不变的。
(18)知觉性:是众生本来就有的“性”,有了这个“性”才有知觉,没有这个性,就同木石一样了。所以叫做“知觉性”。
(19)四谛:
第一是“苦谛”。谛字是见到了真实的道理,一些也没有错的意思。“苦谛”就是苦报应。
第二是“集谛”。集是聚集的意思。就是“贪、瞋、痴”等种种烦恼和种种的恶业,能够聚集起各种苦报应来。
第三是“灭谛”。就是灭除生生死死的苦恼。
第四是“道谛”就是照真正的道理修行。
因为有了第二种的烦恼恶业,就有了第一种的苦报应;所以要修真正的道理,才可以灭除生生死死的苦恼。
“ 声闻”(20)明白了这种道理,所以就在这四种道理上用功夫,修到了不生不灭的地位。
(20)声闻:“声闻”还有四种分别,叫做“四果”。“果”字,就是结果的意思。修到什么功夫,就结成功什么果。也有叫做“果位”的,加一个“位”字,就是得到什么位子的意思。第一果叫“须陀恒”,第二果叫“斯陀含”,第三果叫“阿那含”,第四果叫“阿罗汉”。
须陀洹:这个名字是梵语。翻译出中国文来,叫做“入流”,也叫“预流”。意思就是刚刚明白真正的道理,可以进到圣人一类的地位了。
斯陀含:功夫稍深的一些的叫“斯陀含”。也是梵语,翻译出中国文来叫“一来”。意思就这个人死了就生到天上去,做一世的天上的人,再生到我们人的世界上来,做一世的人,就能断尽生死的苦恼,不再受生死了。
阿那含:功夫更深一些的,叫“阿那含”。也是梵语,翻译出中国文来,叫做“不来”。意思就是这个人死了,生色界天上去,有的就在这一层天上,证到第四种果的就“了生死”(23)的;有的要在色界的各层天里,一层一层的升上去,受了几次的生,才“了生死”的;还有的要从“色界天”(24)上,一直生到了“无色界天”(24)去才了生死的。但是,总归在天上修,一直要修到烦恼都断得清清净净不再生到人的世界上来。
阿罗汉:在“声闻四果”中,“阿罗汉”的功夫最深。阿罗汉也是梵语,翻译出中中文来,叫做“无生”。意思就是一切烦恼都断清清净净,一些也没有,不再受生死的苦恼了。“罗汉”是“声闻”中最高的一“位”。
(21)小乘(22)——大乘(22):“缘觉”和“声闻”只知道自己要逃脱这生生死死的苦,不肯发心度人的,不象“菩萨”一边自己修,一边就专门度尽世上人的苦,所以,“声闻”的“缘觉”叫小乘。
“声闻”和“缘觉”虽然有致于再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做人、受生生死死的苦,但是倘然不发度人的大愿心、修菩萨的道,那就终究不过是“声闻”、“缘觉”罢了。不独是不能成佛,并且也不会志菩萨的。所以,一个人修行,总是要发大愿心,不可以只管自己、只顾自己的。
但是,“声闻”、“缘觉”即然修到了“阿罗汉”、“辟支佛”的地位,他们不论迟早,决定会回转“小乘”的心来,归向到“大乘”的佛道上去。——发大愿心,学做菩萨,情愿再互世界上来,度脱一切苦恼的众生的,到了这样的地步,就是“菩萨”了。不过,有的就在这一世里发大心的;有的则要过了许多劫数才发大心(25)的,但是决定没有永远不发大心的。
(22)乘:“乘”就“车”。“大乘”譬如大的车,可以装很多东西的。“小乘”譬如小的车,不能够多装东西的。
这是譬喻菩萨的心量(26)大,能够度一切众生;声闻、缘觉的心量小,不能够多度众生。
度脱的众生多,就是修行的功德大,等到修行的功德圆满了,就成佛了。
(23)了生死:就是不再生了又死、死了又生。
(24)色界天、无色界天:在下面解释“无量诸天大众俱”一句中,都会详细说明
的。
(26)心量:“心”就是“心思”;“量”就是限量。“心量”实在就是俗话的“度量”。凡夫的心量有限制的,所以小;菩萨的心量没有限制的,所以大。
(27)十业:是“身三业”,就是身体上造出来的三种业:第一是杀业(28),第二是盗业(29),第三是“淫业”(30)。
“口四业”就是口上出来的四种业:第一是“妄言”(31)中,第二是“两舌”(32),第三是“恶口”(33),第四是“绮语”(34)
“意三业”就是意识里造出来的三种业:第一是“贪”(35),第二是“瞋”(36),第三是“痴”(37)
(28)杀业:不要说杀人了,就是最小的虫子,也是一样有生命,都不可以杀的。不吃素的人,这杀业犯得多极了。
(29)盗业:不要说强抢了,就是拿别人的东西,你没有告诉他,他也没有应许你,先就拿了,就算是盗。
(30)淫业:不要说淫人家的妻女了,就是嫖妓,也就犯了淫了。妇女同旁人家的男子,私下往来,也一样犯淫业。
(31)妄言:就是说假话。
(32)两舌:就是搬弄是非。
(33)恶口:就是骂人。
(34)绮语:就是说轻薄话。
(35)贪:就是贪心不足。
(36)瞋:就是动火发恨。
(37)痴:就是心里转念头不合正当的道理,并且不相信“因果”(38)不相信一个人死了,他的灵性仍旧不灭的道理。
(38)因果:粗话说起来,就是“报应”,在下面解释“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一句中,会详细讲明白的。
(39)五戒:同“十善”差不多。第一是戒杀,第二是戒盗,第三是戒淫,第四是戒妄语(42),第五是戒饮酒(43)。这“五戒”若守不住,就不敢保住这个人身;倘然守住“五戒”这个人身就一定靠得住了。
(40)优婆赛:凡是在家的男子受了“五戒”,叫做“优婆赛”。
(41)优婆夷:凡是在家的女人受了“五戒”,叫做“优婆夷”。
(42)妄语:包括“两舌”、“恶口”和“绮语”在内。
(43)饮酒:因为酒最容易迷人的心。一个人喝醉了酒,就会做出种种不规矩的事情来,所以要戒的。
在“释”中,只有(1)与经文有关系,从(2)至(3)就同经文没有关系了,那末为什么要去讲它呢?因为在佛法里,这些大略的道理也都应该要晓得一些的。所以一齐把它来大略说说。看了懂的自然好,看了不明白的,可以暂时不去管它。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