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 韦使君请益 。 师升座 , 告大众曰 :“ 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 复云 :“ 善知识 ! 菩提般若之智 , 世人本自有之 ; 只缘心迷 , 不能自悟 , 须假大善知识 , 示导见性 。 当知愚人智人 , 佛性本无差别 , 只缘迷悟不同 , 所以有愚有智 。 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 使汝等各得智慧 。 志心谛听 ! 吾为汝说 。 善知识 ! 世人终日口念般若 , 不识自性般若 , 犹如说食不饱 。 口但说空 , 万劫不得见性 , 终无有益 。 善知识 ! 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 , 此言大智慧到彼岸 。 此须心行 , 不在口念 。 口念心不行 , 如幻 、 如化 、 如露 、 如电 ; 口念心行 , 则心口相应 , 本性是佛 , 离性无别佛 。 何名摩诃 ? 摩诃是大 。 心量广大 , 犹如虚空 , 无有边畔 , 亦无方圆大小 , 亦非青黄赤白 , 亦无上下长短 , 亦无瞋无喜 , 无是无非 , 无善无恶 , 无有头尾 。 诸佛刹土 , 尽同虚空 。 世人妙性本空 , 无有一法可得 。 自性真空 , 亦复如是 。 善知识 ! 莫闻吾说空 , 便即着空 。 第一莫着空 , 若空心静坐 , 即着无记空 。 善知识 ! 世界虚空 , 能含万物色像 , 日月星宿 , 山河大地 , 泉源溪涧 , 草木丛林 , 恶人善人 , 恶法善法 , 天堂地狱 , 一切大海 , 须弥诸山 , 总在空中 。 世人性空 , 亦复如是 。 善知识 ! 自性能含万法是大 , 万法在诸人性中 。 若见一切人 、 恶之与善 , 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 , 心如虚空 , 名之为大 , 故曰摩诃 。 善知识 ! 迷人口说 , 智者心行 。 又有迷人 , 空心静坐 , 百无所思 , 自称为大 。 此一辈人 , 不可与语 , 为邪见故 。 善知识 ! 心量广大 , 遍周法界 , 用即了了分明 , 应用便知一切 。 一切即一 , 一即一切 。 去来自由 , 心体无滞 , 即是般若 。 善知识 ! 一切般若智 , 皆从自性而生 , 不从外入 。 莫错用意 , 名为真性自用 , 一真一切真 。 心量大事 , 不行小道 。 口莫终日说空 , 心中不修此行 , 恰似凡人自称国王 , 终不可得 , 非吾弟子 。
“ 善知识 ! 何名般若 ? 般若者 , 唐言智慧也 。 一切处所 , 一切时中 , 念念不愚 , 常行智慧 , 即是般若行 。 一念愚即般若绝 , 一念智即般若生 。 世人愚迷 , 不见般若 , 口说般若 , 心中常愚 。 常自言 :‘ 我修般若 。’ 念念说空 , 不识真空 。 般若无形相 , 智慧心即是 。 若作如是解 , 即名般若智 。 何名波罗蜜 ? 此是西国语 , 唐言到彼岸 , 解义离生灭 。 着境生灭起 , 如水有波浪 , 即名为此岸 ; 离境无生灭 , 如水常通流 , 即名为彼岸 , 故号波罗蜜 。 善知识 ! 迷人口念 , 当念之时 , 有妄有非 。 念念若行 , 是名真性 。 悟此法者 , 是般若法 ; 修此行者 , 是般若行 。 不修即凡 ; 一念修行 , 自身等佛 。 善知识 ! 凡夫即佛 , 烦恼即菩提 。 前念迷即凡夫 , 后念悟即佛 。 前念着境即烦恼 , 后念离境即菩提 。
“ 善知识 ! 摩诃般若波罗蜜 , 最尊最上最第一 , 无住无往亦无来 , 三世诸佛从中出 。 当用大智慧 ,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 。 如此修行 , 定成佛道 , 变三毒为戒定慧 。 善知识 ! 我此法门 , 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 。 何以故 ? 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 。 若无尘劳 , 智慧常现 , 不离自性 。 悟此法者 , 即是无念 , 无忆无著 , 不起诳妄 。 用自真如性 , 以智慧观照 , 于一切法不取不舍 , 即是见性成佛道 。 善知识 ! 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 , 须修般若行 , 持诵 《 金刚般若经 》, 即得见性 。 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 , 经中分明赞叹 , 莫能具说 。 此法门是最上乘 , 为大智人说 , 为上根人说 。 小根小智人闻 , 心生不信 。 何以故 ? 譬如大龙下雨于阎浮提 , 城邑聚落 , 悉皆漂流如漂枣叶 。 若雨大海 , 不增不减 。 若大乘人 , 若最上乘人 , 闻说 《 金刚经 》, 心开悟解 。 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 , 自用智慧 , 常观照故 , 不假文字 。 譬如雨水 , 不从天有 , 元是龙能兴致 , 令一切众生 、 一切草木 、 有情无情 , 悉皆蒙润 。 百川众流 , 却入大海 , 合为一体 。 众生本性般若之智 , 亦复如是 。 善知识 ! 小根之人 , 闻此顿教 , 犹如草木根性小者 , 若被大雨 , 悉皆自倒 , 不能增长 。 小根之人 , 亦复如是 。 元有般若之智 , 与大智人更无差别 , 因何闻法不自开悟 ? 缘邪见障重 、 烦恼根深 。 犹如大云覆盖于日 , 不得风吹 , 日光不现 。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 , 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 , 迷心外见 , 修行觅佛 ; 未悟自性 , 即是小根 。 若开悟顿教 , 不能外修 , 但于自心常起正见 , 烦恼尘劳常不能染 , 即是见性 。 善知识 ! 内外不住 , 去来自由 , 能除执心 , 通达无碍 。 能修此行 , 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
“ 善知识 ! 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 , 大小二乘 , 十二部经 , 皆因人置 。 因智慧性 , 方能建立 。 若无世人 , 一切万法本自不有 , 故知万法本自人兴 。 一切经书 , 因人说有 。 缘其人中有愚有智 , 愚为小人 , 智为大人 。 愚者问于智人 , 智者与愚人说法 。 愚人忽然悟解心开 , 即与智人无别 。 善知识 ! 不悟即佛是众生 , 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 故知万法尽在自心 。 何不从自心中 , 顿见真如本性 ?《 菩萨戒经 》 云 :‘ 我本元自性清净 , 若识自心见性 , 皆成佛道 。’《 净名经 》 云 :‘ 即时豁然 , 还得本心 。’ 善知识 ! 我于忍和尚处 , 一闻言下便悟 , 顿见真如本性 。 是以将此教法流行 , 令学道者顿悟菩提 。 各自观心 , 自见本性 。 若自不悟 , 须觅大善知识 、 解最上乘法者 , 直示正路 。 是善知识有大因缘 , 所谓化导令得见性 。 一切善法 , 因善知识能发起故 。 三世诸佛 、 十二部经 , 在人性中本自具有 。 不能自悟 , 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 ; 若自悟者 , 不假外求 。 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 , 无有是处 。 何以故 ? 自心内有知识自悟 。 若起邪迷 、 妄念颠倒 , 外善知识虽有教授 , 救不可得 。 若起正真般若观照 , 一刹那间 , 妄念俱灭 。 若识自性 , 一悟即至佛地 。 善知识 ! 智慧观照 , 内外明彻 , 识自本心 。 若识本心 , 即本解脱 。 若得解脱 , 即是般若三昧 , 即是无念 。 何名无念 ? 若见一切法 , 心不染着 , 是为无念 。 用即遍一切处 , 亦不着一切处 。 但净本心 , 使六识出六门 , 于六尘中无染无杂 , 来去自由 , 通用无滞 , 即是般若三昧 、 自在解脱 , 名无念行 。 若百物不思 , 当令念绝 , 即是法缚 , 即名边见 。 善知识 ! 悟无念法者 , 万法尽通 ; 悟无念法者 , 见诸佛境界 ; 悟无念法者 , 至佛地位 。
“ 善知识 ! 后代得吾法者 , 将此顿教法门 , 于同见同行 , 发愿受持 。 如事佛故 , 终身而不退者 , 定入圣位 。 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 , 不得匿其正法 。 若不同见同行 , 在别法中 , 不得传付 。 损彼前人 , 究竟无益 。 恐愚人不解 , 谤此法门 , 百劫千生 , 断佛种性 。 善知识 ! 吾有一无相颂 , 各须诵取 , 在家出家 , 但依此修 。 若不自修 , 惟记吾言 , 亦无有益 。 听吾颂曰 :
“ 说通及心通 , 如日处虚空 ,
唯传见性法 , 出世破邪宗 。
法即无顿渐 , 迷悟有迟疾 ,
只此见性门 , 愚人不可悉 。
说即虽万般 , 合理还归一 ,
烦恼闇宅中 , 常须生慧日 。
邪来烦恼至 , 正来烦恼除 ,
邪正俱不用 , 清净至无余 。
菩提本自性 , 起心即是妄 ,
净心在妄中 , 但正无三障 。
世人若修道 , 一切尽不妨 ,
常自见己过 , 与道即相当 。
色类自有道 , 各不相妨恼 ,
离道别觅道 , 终身不见道 。
波波度一生 , 到头还自懊 ,
欲得见真道 , 行正即是道 。
自若无道心 , 闇行不见道 ,
若真修道人 , 不见世间过 。
若见他人非 , 自非却是左 ,
他非我不非 , 我非自有过 。
但自却非心 , 打除烦恼破 ,
憎爱不关心 , 长伸两脚卧 。
欲拟化他人 , 自须有方便 ,
勿令彼有疑 , 即是自性现 。
佛法在世间 , 不离世间觉 ,
离世觅菩提 , 恰如求兔角 。
正见名出世 , 邪见是世间 ,
邪正尽打却 , 菩提性宛然 。
此颂是顿教 , 亦名大法船 ,
迷闻经累劫 , 悟则刹那间 。”
师复曰 :“ 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 , 普愿法界众生 , 言下见性成佛 。”
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 , 闻师所说 , 无不省悟 。 一时作礼 , 皆叹 :“ 善哉 ! 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