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成妙功德,具大慈悲。于一身心,现千手眼,照见法界,护持众生。令发广大道心,教持圆满神咒,永离恶道,得生佛前。无间重愆,缠身恶疾,莫能救济,悉使消除。三昧辩才,现生求愿,皆令果遂,决定无疑。能使速获三乘,早登佛地。威神之力,叹莫能穷,弟子众等,至诚一心,归命顶礼。
诸位善知识,首先请大家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了一切如母众生迅速地开启内在的智慧与慈悲,能够修行观世音菩萨的菩萨五种观法,“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早成佛道,所以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前面我们已经讲解了观世音菩萨他能够救八难无畏,能够解三毒无畏。昨天讲到了持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能够断贪烦恼,“若多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今天就来讲念观世音菩萨能够令我们断愚痴。
痴毒无畏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三毒烦恼里面最重的就是愚痴,是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源,贪里面也有愚痴,嗔里面也有愚痴,因为有愚痴,所以我们才会起贪嗔。愚痴的众生常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就能够开智慧,远离愚痴的障碍。
观世音菩萨以方便慈悲和般若三德来度化众生,常念观世音菩萨,一心不乱,至诚恳切地称名就能够感应道交。因为观世音菩萨他是耳根圆通,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我们在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能够在他的大智慧海中无余地了知,所以就能够寻声救苦,就能够转贪欲为方便,转嗔恚为慈悲,转愚痴为般若。
清朝时候,有一位澍庵法师,他的性情很暴恶,并且又比较愚痴。在寺院里面做苦恼事情,天天烧火,但是虽然烧火,他还是脾气很大,所以就跟饭头师天天吵架,吵得不亦乐乎。当家就下令迁单,他醒悟过来,觉得很惭愧,在寮房里面一晚上都没睡觉,就忏悔念观世音菩萨。
第二天早上,他就一清早跑去找当家,说:“向常住忏悔!请求常住慈悲 ,能够允许我闭关三年。”因为他前一天晚上有持念观世音菩萨的缘故,威神加持,大众都宽恕他,当家也同意他闭关三年,他在关房之中就专门持诵大悲咒,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三年期满出关以后,整个人就判若两人,性情也非常柔和,非常慈悲,智慧也大开。以前是个苦恼人,就是早晚功课也念不清楚,现在打开佛经,里面的妙义好像涌泉一样,能够滔滔不尽地为大众解说,而且不单单是佛法很懂得,世间的外典,任何的学说,任何的书籍,他看一遍就能够过目不忘。
曾经有一次,全省中举的举人都一起到他们寺院里面来参观游览礼佛,中午就坐在斋堂里面讨论他们学习的那些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诗词歌赋,这位澍庵法师就坐在旁边听,笑一笑。那些举子因为意见不统一就争吵起来,看到他在旁边一笑,就请问法师说:“法师,你是认为我们讲得不对呢?还是不圆满呢?所以你笑起来。”
法师说:“其实你们都没有学通。”就滔滔不绝把大家的疑问都很圆满地解答了。
从此以后,大家都非常赞叹他,全国各地一些读书人,有不明白的地方都来请问他,智慧大开。
我们岐山仁瑞寺有一位恬静法师,有一些去过应该知道,他也是依靠持诵大悲咒而得成就的。
清朝末年的时候,因为太平天国起义,这个寺院被烧掉了。恬静法师他持诵大悲神咒非常有灵感,观世音菩萨就在他的禅定之中告诉他:“你可以到京师去弘法,一定会有法缘。”
去到的时候,就遇到慈禧太后有重病,整个太医院的医师都没有办法,束手无策,恬静法师就把榜文揭下来,他很有自信地说:“我能治好。”进宫以后就为慈禧太后念诵一遍大悲咒,一杯水喝下去就沉疴顿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非常欢喜,赐龙杖一套,还有半副銮驾,并且下旨让湖南省的巡抚支持仁瑞寺开启传戒。
这个是比较近的持诵观世音菩萨能够开智慧得加持的感应故事。我们透过持诵观世音菩萨,就能够把凡夫的小聪明转变为圣者的大智慧。我们原来讲过修行的障碍就是两个:情与见。要把感情升华为慈悲,要把凡夫的这种我见,小聪明升华为大智慧。不要认为好像你很聪明就是真正有智慧,那个恰恰是你修行上的障碍,因为你执着于凡夫的知见,它就变成所知障了。
我们可以从体、相、用,三个方面来看凡夫的小聪明与圣者的大智慧有什么不同。
比较容易了解的首先是相,从相上来说——
第一个,凡夫的小聪明是建立在分别念的基础之上,所以分别心越重就越加重贪嗔痴。而圣者的大智慧是无分别的平等观。
第二种相是聪明的人有执着相,越聪明的人就越执着于外在的境界,认为它是实有的,因为他分辨得很快,执着心更重,所以就一直会向外贪求,至死不悟。
我们昨天讲过了,人类如果单单发展物质文明,就好像一匹失去驾驭的马一样,可能冲到令他毁灭的悬崖而不自知。因为我们的心一直向外去探索,探索外部的世界,然后我们认为这个就是聪明。其实是执着心,执着心越重,贪求心就越强烈,人类对于财富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好像夸父追日一样,至死方休,这个都是因为用凡夫小聪明的缘故。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