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念诵网

四教义全文 第一卷

发布时间:2019-06-26 05:32:25作者:念诵网
种二谛。法华经但诠理内相即之二谛。涅槃经通诠理内理外四种二谛。诸论通经类之可解。中论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此申理外相即之二谛。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此申理内相即不相即之二谛。后两品明声闻入第一义。即是申三藏教理外不相即之二谛也。第四明一谛之理辨所诠者。亦为三意。一者正明所诠之理。二明能诠之教。三约经论。一明所诠之理者。即是一谛之理也。何等名为一谛。谛名审实。审实之法即是不二。岂有三谛二谛。皆名审实。今明真俗说为谛者。但是方便实非谛也。故涅槃经云。所言二谛者。其实是一。且如来方便为化众生。故说为二。譬如日月不转醉人见转。当知唯有不转之日。不醉之人同见。岂别有回转之日。若实有转日者。不醉之人亦应并见也。一谛如真日。二谛如转日。真日审实可名一谛。转日不实何有二谛。方便说二。实义不成故非谛也。今此以一实谛为所诠之理也。二明能诠之教者。若三藏教通教。正是烦恼恶酒未吐。唯诠转日说有二谛。不能诠一实谛也。若别教诠一实谛。如离转日。圆教诠一实谛。转日即不转日也。三对经论者。若华严教诠一实谛。带理内世谛不即之方便。若三藏教一向不诠一实谛也。若方等教。诠一实谛同华严。有偏真会一实谛之方便。摩诃般若教诠一实谛亦同华严。亦带偏真会一实谛之方便。故无量义经云。佛成道已来。四十余年未显真实。今谓何有不说实谛。但或时赴缘。开二谛三谛不即一谛之方便所覆。法华教诠一实谛。无覆不即之方便。但诠一切即一实谛也。故法华经说。二万日月灯明佛。皆云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诸佛法久后要当说真实。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若涅槃经同方等。通释入佛性为异。诸论随经类之可解。如中论偈云。亦是中道义。此即是申一实谛之教也。故青目释云。遮二边故名为中道。即是遮因缘空边假边。非此二边。则非遮真俗二谛名一实谛也。故涅槃经云。一实谛者则无二也。又云无二之性即是实性也。无二之性即是入不二法门。又一实谛者。即是不生不生。不生不生不可说故。是故净名居士默然杜口。文殊称叹意在于此也。


大门第三明四门入理者。寻真性实相之理。幽微妙绝。一切世间。莫不能契。但以大圣明鉴通理之门。乃于无言之理赴缘以教为门。是以禀教之徒因门契理。故法华经云。以佛教门出三界苦。又云。其智慧门难解难入。净名经明。诸菩萨各说入不二法门。即其意也。今略以五意解释。一略辨四门相。二正明四门入理。三明四悉檀起四门教。四约十法成四门义。五明信法两行四门不同。第一略辨四门相者。门者以能通为义。佛教所诠正因缘四句法。通行人至真性实相之理。故名为门。若外人邪因缘无因缘法四句。因此四句各见四种邪法之理。因此生十四难六十二见。起诸结业沈轮生死。此是邪道四门。今所不述。若佛法四门。即是正因缘四句法。能通行人同入第一义涅槃也。故大智论云。四门入清凉池。又般若如大火炎四边不可触。又云。般若波罗有四种相。即四门别义。仰寻佛法既有四教不同。今约四教明门各有四门别。一三藏教四门。二通教四门。三别教四门。四圆教四门。一明三藏教四门即为四。一有门。二空门。三亦有亦空门。四非有非空门。一有门者。即三藏教明正因缘生灭之有。若禀此教能破十六知见。见阴界入一切有为诸法。悉皆观无常苦空无我。得世第一法发真无漏。因有见真有即第一义谛之门也。故大集经云。甚深之理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陈如比丘。于诸法获得真实之知见。此即诸阿毗昙论之所申也。二明空门者。即是三藏教明。折正因缘假实法生灭入空。若禀此教能破假实之惑。见假实空发真无漏。因空见真空即第一义之门也。故须菩提在石室观生灭无常。入空因空得道。名见佛法身。恐此是成实论之所申也。三明有空门者。即三藏教明。正因缘生灭之有空。若禀此教能破偏执有无之惑。见因缘有空发真无漏。因有空见真有空。即第一义之门也。此是迦旃延。因此入道故作昆勒论。还申此门也。四非有非无门者。即三藏教明。正缘生灭非有非空之理。若禀此教。能破有无边邪执见因缘。非有非无发真无漏。因非有非无。见真非有非无。即第一义之门也。恶口车匿因此入道。未见论度。有人言。犊子阿毗昙申此意也。彼论明。我在第五不可说藏中。我非三世即非见有非无为法。即是非见空也。此恐未可定用。二明通教四门者。即是智度论明。一切不实。一切亦实亦不实。一切非实非不实。佛于此四句。广说第一义悉檀。中论明此四句。皆名诸法之实相。即通教明。正因缘法如梦幻响化水月镜像体法即空之句也。若三乘共禀此教。而根缘不同。各于一句入第一义。故四句皆名门也。此具如青目注解。又注云。诸法实相有三种。故知。此四句门即是三乘同入此四门。得见第一义也。三明别教四门者。若用中论亦名为假名。而辨四门者。即别教之四门。大智度论四句亦得也。此别教四门意。正出大涅槃经。但多散说。约乳明四句譬。即是别教四门也。若明佛性如乳有酪性石有金性。力士额珠。即是有门。若明石无金性乳无酪性。众生佛性犹如虚空。大涅槃空迦毗罗城空。即是空门也。涅槃经又云。佛性亦有亦无者。即云何为有。一切众生悉皆有心故。云何为无。从善巧方便而得见故。又譬如乳中亦有酪性亦无酪性。即是亦有亦无门也。若明佛性即是中道。百非双遣故。经譬云。乳中非有酪性非无酪性。即是非空非有门也。别教菩萨。别禀此四门之教。因见佛性住大涅槃。故此四句之教。即是别教之四门也。今一往约涅槃经文分别别教四门之相。但此经文。或可是圆教四门。至下圆教四门。自当料简同异也。问曰。若别教四门。但出涅槃经。若尔前诸摩诃衍经。何意无别教四门也。答曰。大涅槃经。是解释前教之经。此前诸摩诃衍岂无别教四门。具出经文事盛繁也。四明圆教四门者。四门明入佛性第一义。一往与别教四门。入第一义谛。见佛性得常乐涅槃。名义是同。细寻意趣有异。问曰。以何相知异耶。答曰。分别有异意乃多途。今略约圆教七义分别。即知别教四门。与圆教四门有殊也。七义者。一若明一切法即真性实相。佛性涅槃不可复灭。而明四门者。即是圆教四门也。二若初心即开佛知见圆照而辨四门者。即圆教四门也。三若明不思议不断烦恼圆入涅槃而辨四门者。即是圆教四门也。四若明圆行而辨四门者。即是圆教四门也。五若明圆位而辨四门者。即是圆教四门也。六若明圆体而辨四门者。即圆教四门也。七若明圆用而辨四门者。即是圆教四门也。第二正明四门入理者。若外人四门心行理外诸颠倒想与颠倒理相应。不得入真性理。所以者何。随心异故见理亦异。是故各说。谓得一究竟道因起诤论也。今明佛法四门。皆得入一理。但有二种不同。一者三藏通教两种四门同入偏真之理。二者别圆两教四门。同入圆真之理。一明三藏四门通教四门。同入偏真之理者。各因四门同入偏真第一义。得二种涅槃是同也。理虽是一而门有异者。既有巧拙两度之殊。故有两种四门能通之别也。真理无二故所通至理是一也。譬如州城开四门使君是一而从四门入者。门虽有殊而所见使君只是一也。三藏教四门。如从州城四边偏门。而入通教四门如从四正门而入。偏正虽殊入见偏真第一义谛。得二种涅槃是一也。二明别教四门圆教四门。同入中道实相真性理者。各因四门而入见实相佛性。得常乐涅槃是一也。理虽是同而门有异。教门既有偏圆之殊。故有两种四门能通之异也。佛性真理不二故。所通之真性理是一也。譬如台城有四门。门虽不同所见天子是一也。别教四门。如从台城四边偏门而入。圆教四门如从四正门而入。偏正虽殊入见真性解脱实相之理是一也。第三明用四悉檀起四门之教者。若外道四门皆不见根缘。执心取相定说。如旧医常用乳药治一切病。此不因四悉檀而起四门也。今佛法四门。皆因四悉檀而起也。一明悉檀起三藏教四门。二明悉檀起通教四门。三明悉檀起别教四门。四明悉檀起圆教四门。一明四悉檀起三藏教四门者。即是生生不可说。有四悉檀因缘。亦可得说。一明用四悉檀起有门者。若众生心乐有法。即用世界悉檀。说毗昙有门。若宜闻生善。即用各各为人悉檀。说于有门。若执无因缘邪因缘。或执空取着起诸

首页1234567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原文

  • 心经解释

  • 心经唱诵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