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识,业牵识走去投胎,识与父精母血,三缘和合而成胎,是为名色,色是父精母血,自己的识是心,心有其名而无作用,所以称为名色,名色七日一变,四十九日后有五个胞:即头、双手、双脚,十个月后六根成熟,六根有入六尘的功能,故称为六入,小儿出生后与六尘相触,所谓六入缘触,触境有苦有乐,属受,故触缘受,受是果报,受果报时心生系著,故受缘爱,若乐受爱其长合,若苦受在诸法的空相、实相内,无凡夫苦集之法,亦无贤圣灭道之法,故谓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一切法空,空相便是清净相,在清净相内,六根清净,故无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清净,无色声香味触法,六识亦清净,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明清净,故无无明,无明尽亦清净,故无无明尽,老死清净,无老死,老死尽亦清净,故无老死尽,无菩萨能修六度万行之智,智亦清净,是为无智,万行清净,有何可得,故无得,世间法出世间法清净,是为无所得。
此是菩萨法门,菩萨以六度为智,皆是断惑,在未证得一切法寂灭以前,要以智去断惑,但是一切法本来寂灭,无能得之智,无所得之法,亦无能修之智,无所修之法,若见有能所,是生灭心,不见有能所即寂灭心,所以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缍。】
悟一切心空名为菩提,了一切法空名为萨缍,心法一如,并无能得所得,以无所得故即是菩提萨缍。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何谓挂碍?例如眼〔珠〕与眼〔白〕相合是为无挂碍,眼与沙不能相合,是为挂碍,又如皮与肉相合是为无挂碍,肉中有刺则有挂碍,”挂碍者,与般若心不相同故,般若心是空,一切法是有,若一切法不空,有与空不能合便有挂碍,若一切法空,法空与般若心空相合便无挂碍,所以一切法空即般若,般若即一切法空,般若与一切法空打成一片,即一切法空不碍般若,般若不碍一切法空,犹如大悲咒放在心内——空,所以不会碍楞严咒,楞严咒在心内也是空,此空彼空,空与空台,无有挂碍,假如有一法不空,便有挂碍。
六祖菩萨在世时,有一僧名法达,来顶礼六祖,但是头不到地,六祖说他心中必有一物,法达说:“我诵法华经已有三千部。”自谓读法华经三千部,何必叩头到地,这三千部法华经未空,放在心内,便成为他的挂碍。
世间法不空,与般若合不来便有挂碍,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合不来亦有挂碍,若世间法空,出世间法亦空,与般若空相合便无挂碍,无挂碍则无有恐怖,恐怖即忧虑之意,如眼内有沙,若不除去便会盲,盲便是恐怖,眼内无沙便不会恐其盲,又如肉中有刺,若不除去,则有溃烂成疮的恐怖,凡夫有生死的恐怖,二乘人有沈空滞寂的恐怖。要是有一法放在心内不能空,此一法便牵你入生死。
过去有一位金碧峰入空定,无常鬼找他不到,无常鬼便请土地公帮忙,土地公云:“金碧峰甚么东西也可以空,惟有一水晶钵他最爱,你们俩一变作老鼠,把玩他的水晶钵,一拿锁链,预备他出定时锁他。”金碧峰入定时身体空掉,但在定中听到老鼠把弄水晶钵的声音,立即出走,大骂“谁人碰我的水晶钵”,另一无常鬼立即锁他,金碧峰知道水晶钵的挂碍令他被无常鬼找到,于是求情许他延期七日,无常鬼走后,金碧峰便把水晶钵打烂,然后入定,临入定前,在墙上写下四句偈:欲来找我金碧峰,犹如铁链锁虚空,虚空若然锁不得,莫来找我金碧峰。
世间法不空,与般若有挂碍,等于眼中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亦有挂碍,等于肉中有刺,认化城为宝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颠倒梦想。
凡夫生死有四颠倒:
1.身不净,计为净,
2.受是苦,计为乐,
3.心无常,计为常,
4.法无我,计为我。此是凡夫的颠倒相。
二乘人的涅盘亦有四倒:
1.看不净,不见法身净,
2.看苦,不见寂灭乐,
3.看无我,不见自在我,
4.看无常,不见佛性常。是为二乘人的颠倒梦想。
所以般若照见五蕴皆空,何只离一切苦厄,离一切苦厄然后才见到诸法空相。五蕴空,色空,空亦空,一切法空,便是诸法的空相,亦是五蕴的空相,所以先讲度尽一切苦厄,后说诸法空相,若五蕴未空,即一切法不空,不但一切苦厄不能度尽,而且会生出恐怖及颠倒梦想,即凡夫认生死为真实,二乘人认涅盘为实有,悟道的人“生死涅盘等空花”,生死空,涅盘亦空。
以无所得故,菩萨证般若波罗蜜多,若有所得,便不能证般若波罗蜜多,证到般若波罗蜜多,见一切法即心,心即一切法,所以心与一切法无挂碍,无挂碍便无有世出世间法的恐怖,既无世间凡夫生死的四倒,亦无出世间二乘涅盘的四倒,是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证大般涅盘。
【究竟涅盘。】
心不可得,法不可得,心与法一如,俱无所得。是为究竟涅盘,又名大般涅盘,大涅盘是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是我们的老家,常是法身德,寂是解脱德,光是般若德,三德秘藏,是诸佛行处,菩萨依般若修行,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得大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过去无明尘劳烦恼妄想空,是过去佛,现在无明尘劳妄想烦恼空,是现在佛,未来无明尘劳妄想烦恼空,是未来佛,以般若观照,过去烦恼空,过去成佛,现在烦恼空,现在成佛,未来烦恼空,未来成佛。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无明妄想尘劳烦恼空,三世佛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此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是最上,菩提是最平等,菩提是最真,故又称为无上正真之道。
上来所说诸法空相内,无凡夫五蕴十八界之法,无声闻苦集灭道四谛之法,无缘觉十二因缘之法,亦无菩萨能得之智,所得之法,总说就是无二乘之法,汇三乘归一佛乘,汇九法界同归一佛界。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
苦,真实不虚。】
依般若波罗蜜多修行,佛得菩提,菩萨证大涅盘,所以般若波罗蜜多是:
大神咒——神力最大,能度众生成佛,
大明咒——能破除众生的无明烦恼,
无上咒——般若最上,更无有上,无等等咒——般若是佛母,出生一切佛,无一法能与她相等。能除一切苦——依般若波罗蜜多修行,越出三界火宅,远离生死轮回之苦。真实不虚——即心即佛,决定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心经有显说,也有密说,现在讲的是密说,密说很简单: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密是无可解,亦不破人知,佛门中有很多人依显教修行,亦有依密教修行,例如大悲咒、楞严咒等,都不可以解释,若有以解,不称为密,密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讲不出,解不来,唯有自己知,不过今天我将此咒的意义约略说出来:
揭谛揭谛——去、去。
波罗揭谛——到彼岸去。
波罗僧揭谛——大众到彼岸去。
菩提萨婆诃——迅速成就证菩提。**=**=**=**=**=**=**=**=**=**=**=**=**=**=**=**=**=**=**=**=**=**=**=**=**=**=**=**=**
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译文:
观世音菩萨,以甚深的智慧之光,照见受、想、行、识、意,这五蕴都是一些虚渺的幻象,到达了那不生不灭的彼岸,脱离了一切苦难。
舍利子啊,(你可知道,)精神和物质并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所谓精神,所谓物质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感觉,思想,行为,认识,也不能分成精神,物质什么的。舍利子啊,(你可知道,)什么精神啊,物质啊,受、想、行、识啊,这所有的一切,其本质都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你可知道,我们世界的本质,乃至生命的本质,是永恒的,是无限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没有形,也没有相,更不存在什么空间。所以你也不能让其多点什么,少点什么,不能让其变大,也不能让其缩小。)所以这世界的本质,乃至生命的本质,是精神的,既不存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个体,更没有什么感觉啊,思想啊,行为啊,看法认识啊等等。
我们眼睛看到的形象,鼻子嗅到的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接触到的触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是坏的等等等的概念,都是一些虚假的幻像,必须坚决加以屏弃。到那时。你就不会在我和非我之间感觉到一个界限,你也不会意识到我和非我之间有一个界限。到那时,你那一切愚昧的都没有了,你那一切不愚昧的也没有了。你将跳出生死轮回,不存在生与死的概念。什么苦、集、灭、道啊,智慧啊,佛法啊,只是过去的一个过程。你不会认为自己已得到了至高无上的佛法。(因为这世界上并不存在着什么至高无上的佛法,你只不过是遵循佛的教诲,通过修炼,回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而已)。
菩萨就是这样通过到达不生不灭彼岸的智慧,排除了心中的一切疑虑,(对于肉体生命的消亡),不会再有恐怖,离开这个本末倒置的梦幻世界,最后达到寂灭的境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诸佛,不就是依靠这到达彼岸的智慧,最后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所以这个关于到达彼岸的智慧的咒语,是具有无上神力的咒语,是扫除黑暗和愚昧的咒语,是世界上最高等的咒语,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咒语)能除去一切苦难,不存在任何虚妄。
所以,我们这个到达彼岸的智慧咒语是: 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不管你遇到任何困难,只要用心去念此咒语,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在师兄了解了南怀瑾先生讲解的心经了吧,师兄在修行的过程中,是不能只去了解别人讲解的心经,自己也是要去体会心经主要讲什么内容,这样我们的修行也会更加的好,体会到的道理也会有很多。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