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观宗寺(图片来源:佛教 摄影:王琬)
大屿山宝莲禅寺天坛大佛(图片来源: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香港西方寺(图片来源: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香港志莲净苑(图片来源: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佛教是香港信教人数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全港现有佛教信徒80万。香港佛教历史至今己有1,500多年。香港佛教寺庙的演变,同香港的历史变迁联系在一起。早期的佛教道场,大多建于新界元朗、屯门、粉岭、荃湾及离岛大屿山的崇山峻岭之间,从茅蓬、净苑发展到后来的佛寺禅林,在近百年中,经历了由 茅蓬佛教 向 都市佛教 的演变与发展,特别是二战以后,佛教适应社会需要,纷纷在港岛、九龙市区中心开辟道场,寻觅一片净土,多姿多彩;既有殿宇庄严,蜚声国际的名寺,亦有专供净修、少见人迹的深山净苑;既有历史悠久、灵光闪耀的郊外古剎,亦有法筵常开、法鼓常鸣的市区精舍,人间净土。或藏于翠林山地,或隐形于大厦高楼,分布之奇奥,建筑之精妙,堪称梵宇之绝。
目前,香港佛教寺庙、精舍等大小共计400多间,大的数百人,小的只有三数人,其中载入《香港梵宇》名录的共达87间。新界60间,港岛17间,九龙10间。一些有名的寺庙大都建在新界,但一些兼有佛教道场功能的佛教机构,多集中在港岛闹市,这种布局也正好反映了人间佛教在香港的发展。
港岛佛寺与佛教机构
香港岛的佛寺与佛教机构,主要集中在港岛的闹市,17间入册的道场,有13间集中在跑马地、铜锣湾、北角一带,从港岛东面鱼涌到港岛西面的坚尼地城两端,分布3间佛寺,规模较大。在港岛南区的赤柱,也只有1间观音寺。
可见,港岛的佛教寺庙分布同商业密集的地域环境息息相关。港岛的佛教寺庙与机构,主要有佛堂、佛学会、精舍、居士林、佛学讲堂及禅院等,也有较大的团体、有影响的佛教机构,包括香港佛教联合会、香港正觉莲社、香港菩提学会、噶玛迦珠(香港)佛学会等道场,分布于湾仔、铜锣湾、跑马地等处,其建筑不同于传统的佛教道场,全建于大楼之中,占居某栋大厦其中的一层或数层楼面,在楼中设立佛像,开辟藏经阁和办事机构等。
位于湾仔骆克道338号的香港佛教联合会,既是香港佛教最大的团体,也是一个较有特色的佛教道场。走进佛教联会所在的大楼,在二层楼设有较大面积的佛寺殿堂,殿堂正中设有鎏金的佛像,佛像两侧供奉着长明灯、鲜花与水果。佛寺虽然设在楼内,但在设放佛像底座上方,仍然保留了传统寺庙飞檐雕像的建筑风格,只是气势与高度不可与丛林中的寺庙相比。该道场的藏经阁,也极具特色,基本上采用了现代图书馆的布局,所有佛经均收藏在配备有良好通风及照明设施的书架内。佛教徒若有幸入阁查阅经典、潜心研读,照样可以享受到一片清净,绝无都市的喧闹。大厦三楼则是该团体工作人员办公场所和接待室,与商业写字楼的办公条件别无二致。香港的佛教团体,兼有办事机构和佛教道场双重功能,香港佛教联合会,只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证。
九龙佛寺与佛教机构
九龙的佛教寺庙与佛教机构,基本上沿着中环至荃湾、油麻地至观塘两条地铁线分布,共10间佛寺与机构,包括地处喧闹的弥敦道的佛教律议净苑、佐敦地铁附近的三轮佛学社(同址还有世界佛教大友谊会港澳区分会、法相学会)、荔枝角的天台精舍、窝打老道的佛香讲堂、界限街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和佛教青年协会、九龙塘金巴伦道的鹿野苑、观塘通明街的圆明讲堂、狮子山脚下沙田坳道的法藏寺、钻石山地铁站附近的志莲净苑等。这些佛寺及机构,大多建在交通便利的市区,深居闹市的商业大厦之中。而同闹市略有距离的法藏寺、志莲净苑等,建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不小,但与区市相邻,同居民住宅楼遥遥相望,近在咫尺,从地铁站出来,多则二十分钟,少则五、六分钟,均可步行抵达。与港岛相比,九龙的佛教寺庙建寺较晚,除志莲净苑创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外,其它寺庙大多建于五十年代以后,有的创始于八十年代。有些佛寺建筑比较新颖,具有较典型的都市佛教特点。
位于钻石山志莲路5号的志莲净苑,建寺历史悠久,建筑规模宏大,在海内外较有影响。该寺始建于1938年。1985年根据社会环境的变迁与需要进行重建,工程历时10年,分六期进行,先后建成安老院、大礼堂、露天剧场、佛寺建筑群、公园及特别训练中心等。此寺属全木结构仿唐佛寺建筑,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之精粹,融礼佛、文化推广及旅游于一体,成为香港佛寺建筑的一大新亮点。该寺由三进建筑构成,呈四合院格局。整个寺院依山势而建,南面为山门,气势开扬;东边有回游式山水园景,曲经通幽;西边有唐式枯木水庭,禅味盎然。首进是四个莲池,暗喻寺庙净土无染。左右两侧为钟鼓楼,正中为天王殿,殿中供奉天冠弥勒佛、韦陀及四大天王。二进建筑群是全寺中心,大雄殿庄严浑厚,供奉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迦叶尊者及阿难尊者,两旁配观音殿、药师殿。三进为藏经阁和法堂。寺院东北面高地,矗立着一座楼高七层的万佛宝塔。该寺的设计,依照敦煌璧画第一百七十二窟所绘画的西方净土经变图及中、日现存唐代寺院建筑物揉合而成,是内地、香港及日本设计家的精心杰作。志莲净苑是一出家女众丛林,任何专心出家的女尼均可于此挂单,安身立命。该寺于1963年正式注册为有限公司,已成为不牟利的慈善机构,在兴办佛学教育及开办安老服务方面,成绩卓著。志莲净苑现在有佛学、哲学、建筑及艺术等藏书4万余册,可供公众人士查阅,并提供咨询服务。该苑常年开办佛学夜校教育,设四年制佛学和哲学文凭,还开办有技能训练中心,建有全港最大的护理安老院,可容纳350位长者。
新界佛寺及分布特色
新界佛教寺庙,无论是数量,还是建寺规模及影响力,都远远超出港九。新界山峦叠翠,有修建佛寺的天然环境,这里的庙寺历史悠远,文化底蕴深厚,建筑规模宏大,加上奇丽的海景山色,千姿百态,颇具魅力。
新界寺庙的分布甚广,依地域划分,大致可以分为荃湾、屯门及元朗、粉岭及大埔、沙田及西贡、大屿山等五大区域。
荃湾共有大小佛寺17间,大多依山而建,且在荃湾新市建成之前均已形成,主要分布在两个地方;一是与市区高楼遥相呼应的芙蓉山上,包括竹林禅寺、南天竺、观音岩、虚云和尚纪念堂、东林念佛堂、福慧寺等6间。这些寺庙多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些寺庙占地面积较大,大多背靠山岳,近观市镇,远眺大海,兼融都市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体,成为游人乐于前往之地。
二是与市区相临的山地老围村三叠潭一带。包括西方寺、香港慈航、东觉禅林、静观林、东普陀讲寺、曾光园、宏法寺、安乐精舍等8间。荃湾三叠潭素以山青水秀见着。早年有许多大小茅蓬,为僧人净修之所,建成一定规模后,均对外开放。在荃湾享和街乘往老围的专线小巴,即可到达各大寺院。目前建筑规模最大的寺庙属位于老围村大帽山南麓的西方寺,占地面积为1.2万平方米,仿宋代佛寺建筑,寺内包括楼高二层的大雄宝殿、弥勒殿、地藏殿、讲经堂、五观堂、佛学院、斋堂、宿舍及荷花池等。大雄宝殿除供奉西方三圣外,还有中国最大的景泰蓝观音像。寺院建有楼高九层的万佛宝塔,塔内供奉不同的佛像、陈列不同朝代的佛教文物、法器和经卷。该寺还建有图书馆,收藏了众多佛学典籍。
屯门和元朗,是新界地区的卫星城,共有10间寺庙,均分布在屯门青山、青山公路两侧及元朗的山村。其中青山禅院、灵渡寺等古剎,是香港佛教的发祥地,历史最为悠久。不过,这里寺庙先后多次重修,原有的建筑早已废圮,但仍留有某些残存的历史古迹,已成为香港文化名胜。
青山禅院位于屯门青山之上,是香港最著名的古剎之一,也是香港本地人喜爱前往的胜地。青山禅院建于一千五百年前的东晋,历史上曾称为普渡寺、斗姆寺、杯渡寺、杯渡庵、青云观等。至今寺院前仍有 十里松杉藏古寺,百重云水绕青山 的对联。青山禅院的古迹较多,素有 青山十景 之称,不少列为香港历史文物。如 高山第一 、 韩陵片石亭 等,距今有千年历史,相传唐代诗人韩愈曾到过青山,宋代民间在巨石上刻有其题词。此外, 香海名山牌坊 、 鱼骨墦 、 杯渡像 等历史文物,同 和合山门 、 一线天 等自然风光,也被列入十景之中。粉岭和大埔佛寺大多地处新界北部,占有交通之便,共有7间,其中观宗寺、龙山寺、半春园、大光园、定慧寺,均位于深罗湖至九龙红磡铁路线附近。长山古寺、菩提精舍,位于沙头角坪輋禾径山路。这些寺庙建寺历史不及屯门和元朗寺庙悠久,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但占尽交通之便,多邻近铁路线,有的靠近大埔、太和火车站,有的则临近粉岭火车站,由车站出来,步行即可抵达。
毗邻粉岭火车站的观宗寺,是一天台宗道场,占地2,000多平方米,环境幽雅,殿宇巍峨。院内建有二层楼的大雄宝殿,上层供奉佛三宝,下层大殿供礼佛诵经。后座为观音殿,藏有贝叶梵文大藏经及珍贵经典。下层大殿建有宝静法师纪念堂,供奉宝静大师的舍利及法相。与寺院紧临之处,建有两所老人康乐中心,容纳260多位长者。创寺主持觉光法师,已将主持一职传予嗣法弟子宏明法师。该寺平日开放,每年举办浴佛节、万佛忏法会、精进佛七、诵法华经法会、礼供诸天祈福法会及佛菩萨诞辰普佛法会等。
沙田和西贡佛寺有的建于半山间,有的建于公路附近,共有12间。其中沙田大多建在排头村、下禾村及车公庙一带,共有9间,有万佛寺、海云寺、净莲精舍、普明苑、慧泉寺、证觉精舍等,均建在半山,地势较高,大多背靠青山,远眺大海,掩映于绿树丛中,景致甚佳,但交通不便,需沿山径步行前往。而位于大围新村车公庙一带的慈航净苑,则可由大埔火车站出发,经翠田街,徒步可达;与其相距不远的古岩净苑,从大围火车站步行车公庙路,即可寻踪;在沙田火车站旁的山岗上,建有般若精舍,附近建般若安老院,占地近千平方米。西贡3间,较为分散,湛山寺位于清水湾道大澳门,背山面海,环境优雅;佛光寺位于西贡白沙湾大涌口,由一道教道场改造,渐成为僧侣静修地;法源寺位于将军澳马游塘村,傍山近海,风景独特,历经40余年,见证了将军澳从一个山野乡村演变卫星城的历史过程。上述寺庙都大多建在山地或海旁,自然景色较好,已成为沙田、西贡自然风光中的一道景致。
沙田较有影响的寺庙应属万佛寺。该寺创建于1949年,建成于1957年。创寺住持月溪法师,一生传奇,著作多达90余种。早年苦参佛法而成道开悟。1965年圆寂,肉身密封木箱内达8个月之久而不朽。弟子依其遗训,制作肉身菩萨,现供奉弥陀殿。该寺常年开放,可供游人进香参观。
西贡的湛山寺,是香港名寺之一。由宝灯法师于1964年创建,与山东青岛的湛山寺同名。缘下一代高僧倓虚之故。倓虚大师曾于1949年来港主持弘法,有意在港效仿他所创建的青岛湛山寺,建一寺院,开办华南佛学院。弟子宝灯法师经多年努力,终建成该寺。湛山寺面海靠山,灵秀青葱,环境极佳,被评为亚洲环境最美、风水最好的寺院。寺院建有倓虚法师的舍利塔。大雄宝殿占地200平方米,殿高达40多英呎。殿内的释迦牟尼佛是八十年代香港最大的白玉佛像。每年该寺举办五次法会,包括农历一月的弥陀法会、三月的开山宗长宝灯法师纪念法会、四月清明法会、九月盂兰饮佛、十一月重阳药师琉璃法会。常住僧尼九人。
大屿山由于山岳连绵,四面环海,景色独特,也成为香港佛教修寺庙的理想之地。宝莲禅寺位于大屿山昂平的凤凤山与弥勒山之间,是香港最著名的十方丛林。山门前,左有木鱼峰天坛大佛、法华塔;右有莲花山与狮子石,堪称屿山胜境。该寺始建于1906年,三位江苏镇江禅师至此,先筑小室,后搭茅蓬,建立道场,为香港禅门立规建制。宝莲禅寺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建设,目前已成为香港占地面积及建筑规模最大的寺庙。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便建有大雄宝殿;三十年代先后建成韦陀殿、弥勒殿、山前妙法莲华经塔、山后罗汉塔、禅堂及东西两旁石圆门、山门 妙湛总持 牌坊。此后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禅七法会,从未中断,成为战后香港唯一传戒寺庙。三十年代后期,建成地藏殿,供奉四百斤地藏菩萨铜像;从南洋请回玉佛一尊,供奉于大殿。后建指月堂,创办佛学院,培养僧才。从五十年代开始,建华严塔,真香阁,每年农历一月修禅七法会,四、七、九月修悲法会各一次,五宗弘布。六十年代,用八年时间重建大雄宝殿。七十年代中期,筹建天坛大佛和佛教疗养院。一九八六年大佛工程正式激活,1992年建成开光。目前,该寺有40多位僧人,专修禅净法门,每年请内地佛教团体来港举办消灾水陆大法会。先后创办了两所中小学校和一所安老院,为内地捐资兴建希望小学140多所。经常同内地及海外各大佛教团体交流交往,寺内常办佛学讲座。
香港的佛教寺庙不是按人口居住数来分布的,这同佛教自身的发展特点有密切关系。早期香港佛教以禅宗为主,禅宗修持有其特点,讲求打坐静修,禅农一体,需要有清幽的环境,远离喧闹都市的离岛大屿山,便是僧人最理想的清修之地,这也是大屿山庙宇较多的重要原因。后来佛教都市化,僧人们开始将寺庙建在市区中心,乃至商业大厦之中,开辟一片闹中取静的净土,为市区佛教徒提供活动场所。而都市中的 精舍 、 佛堂 等,大多是在适应现代商业社会环境过中兴起。这样我们看到,在香港的佛教寺庙,形成了两种完全相反的发展模式,一是隐迹山林的古老庙宇,至今仍一方清静;二是藏于闹市之中的都市佛堂,广泛接纳市区的佛教徒念佛,为香港寺庙在现代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