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八(之四)
海印弟子 蒙叟钱谦益钞
【科】([○@●]第六别明天趣。从此去尽九卷中补特伽罗各从其类)。
(○初合释诸天)。
(○[翻译集云]提婆。此云天。法华疏云。天者。天然。自然胜。乐胜。身胜故。论曰。清净光洁。最尊最胜。故名为天。苟非最胜之因。岂受最胜之报。清凉云。天者。自在义。光明义)。
(○[涅槃第十六云]天者名昼。天上昼长夜短。故名为天。又复天者。名无愁闷。常受快乐。是故名天。又复天者。名为灯明。能破黑暗而为大明。是故名天。复次。能破恶业黑闇。从于善业而生天上。是故名天。又复天者名吉。以吉祥故。得名为天。又复天者名日。日有光明故。名日为天)。
(○[婆沙云]何故彼趣名天。于诸趣中。彼最胜。最乐。最善。最妙。最高。故名天趣。有说。先造作增上身语意妙行。往彼生彼。令彼相续故。有说。光明增故名天。以彼自然光恒照昼夜故。声论者说。能照故名天。以现胜果。照了先时所修因故。戏乐故名天。以恒游戏。受胜乐故)。
(○[妙严品疏云]诸天寿之长短。身之大小。衣服轻重。宫殿胜劣。俱舍十一。及瑜伽等论。起世等经。皆广辨之。俱舍世界品云。人间五十年。下天一昼夜。乘斯寿五百。上五倍倍增。色无昼夜殊。劫数等身量。无色初二万。后后二二增。言身量者。颂云。欲天俱卢舍。四分一一增。色天逾缮那。初四增半半。此上增倍倍。唯无云减[二]释曰。俱卢舍。即二里。逾缮那。十六里。以八俱卢舍。为一逾缮那故。则四天王身长半里。至第六天身长三里。以半里半里增故。有引三法度经云。忉利天身长一由旬。衣二由旬。广一由旬者。以彼误译里为由旬。不知彼失。故妄引耳。四天王天半里。忉利天则一里。余可例知。上云劫数等身量者。色界梵众天。身长半由旬。则人寿半劫。余可例知。云初四增半半者。二梵辅天。则一由旬。三大梵。则一由旬半。四少光。则二由旬。此上诸天。皆倍倍增。唯无云天。减三由旬。所以减者。略出一意。唯无量天四由旬。光音则八。少净十六。无量净三十二。遍净六十四。至无云天。合有一百二十八。减却三由旬。有一百二十五。此上七天。倍倍增之。至色究竟天。欲成一万六千劫故。则身长一万六千由旬。又云。少光上下天。大半全为劫。谓少光已上。大全为劫。谓八十中劫为一劫也。自下诸天。大半为劫。即四十中劫为一劫也。言中劫者。即一增一减劫也。言衣服轻重者。四天王衣十二铢。忉利六铢。夜摩三铢。兜率一铢半。化乐一铢。他化半铢。上皆减半也。言宫殿等殊者。月天。长阿含云。其城正方一千九百六十里。高下亦尔。有分为二。一分真金。一分琉璃。王坐二十里。遥看似圆而实正[分]日天同此。但量加半由旬。三十三天中。宫名善现。周万逾缮那。高一半。金城杂饰。其地柔软。中有殊胜殿。周千逾缮那。此上诸天。皆倍倍胜。可以意得。今但略消名意耳)。
(○次合释欲界天)。
(○[瑜伽第四]欲界天有六处。一四大王众天。二三十三天。三时分天。四知足天。五乐化天。六地化自在天。复有摩罗天宫。即他化自在天摄。然处所高胜)。
(○[智论云]布施胜。以愿因缘故生天上。如经说。有人少行布施持戒。不知禅定。是人闻有四大王天。心常志愿。佛言是人命终。生四天上。乃至他化自生天亦如是。若布施持戒。清净小胜。厌患家室。好乐听法。供养善人。生四天王处。若布施持戒清净。供养父母。及其所尊。心欲求胜。生三十三天。若布施持戒清净。而好学问。心意乐和。生夜摩天。若布施持戒清净。令二事转胜。好学多闻。分别好丑。爱乐涅槃。心著功德。生兜率天。若布施深心。持戒多闻。好乐学问。自力生活。生化乐天。若布施时清净。持戒转深。好学多闻。自贵情多。不能自苦。从他求乐。生他化自在天[法苑珠林云]依智度论。但善上品。即得生天。不分散定。别依业报差别经中。具说十善得生天趣。具分散定[盂兰盆疏云]若单修上品十善。乃至欲界四王忉利天。若修十善。坐未到定。乃生三夜摩至第六天。由。禅定力故。四天皆悉居空。不依于地。言未到定者。亦云未至。由未入根本定故。亦名欲界定。此则欲界散善业也。若修十业四业。与定相应。此则色无色界定善业也)。
(○[瑜伽第四]诸天受其广大。形色殊妙。多诸适悦。于自宫中而得自在。其身内外。皆悉清洁。无有臭秽。又人身内。多有不净。所谓尘垢筋骨。脾肾心肝。彼皆无有。有四种宫殿。金银颇胝琉璃所成。种种文彩。绮饰庄严。台阁楼观。种种层级。窗牖罗网。皆可爱乐。种种末尼。以为绮钿。周匝放光。共相照耀。复有食树。从其树里。出四食味。名曰酥陀。所谓青黄赤白。复有饮树。从此流出甘美之饮。复有乘树。从此出生种种妙乘。所谓车辂辇舆等。复有衣树。从此出生种种妙衣。其衣细软。妙色鲜洁。杂彩间饰。复有庄严具树。从此出生种种微妙庄严之具。所谓末尼臂印。耳珰环钏。及以手足绮饰之具。皆以种种妙末尼宝而间饰之。复有熏香鬘树。从此出生种种涂香熏香。种种华鬘。复有大集会树。最胜。微妙其根深固五十逾缮那。其身高挺百逾缮那。枝条及叶。遍覆八十逾缮那。杂华开发。其香顺风熏百逾缮那。逆风熏五十逾缮那。于此树下。三十三天。雨四月中。以天妙五欲。共相娱乐。复有歌笑舞乐树。从此出生。歌笑舞等。种种乐器。又有资具之树。从此出生食饮坐卧等。种种资具。诸天欲受用时。随欲随业。应其所须。来现手中。又天帝释有普胜殿。仍于其处。有百楼观。一一楼观。有百台阁。一一台阁。有七房室。一一房室。有七天女。一一天女。有七侍女。又彼诸天所。有地界。平正如掌。竟无高下。履触之时。便生安乐。下足之时。陷便至膝。举足之时。随足还起。于一切时。自然而有曼陀罗华。遍布其上。时有微风。吹去萎华。复引新者。又彼天宫四面各有大街。清净端严。轨式齐整。复于四面。有四大门。规模宏壮。多有异类妙色药叉。常所守护。复于四面有四园苑。一名缋车。二名粗涩。三名和杂。四名喜林。其四园外。有四胜地。色相殊妙。其宫东北隅。有天会处。名曰善法。诸天入中。思惟称量。观察妙义。近此园侧。有如意石。其色黄白。形质殊妙。又彼天身。自然光曜。闇相若现。乃知昼去。夜分方来。便于天妙五欲。游戏之中。懒堕睡眠。异类之鸟。不复和鸣。由此等相。以表昼夜。又彼诸天。众妙五欲甚可爱乐。唯发喜乐。恒为放逸之所持行。常闻种种歌舞音乐鼓噪之声。调戏言笑谈谑等声。常见种种可意之色。常嗅种种微妙之香。恒尝种种美好之味。恒触种种天诸[女*釆]女最胜之触恒为是乐。牵引其意。以度其时。又彼诸天。多受如是众妙欲乐。常无疾病。亦无衰老。无饮食等匮乏所作俱生之苦。无如前说。于人趣生。有余匮乏之苦)。
(○[智论云]欲界诸天。情著五欲。难可化度。菩萨何以生彼。不生人中。答曰。诸天著心虽大。菩萨方便力亦大。如说三十三天上。有须浮摩树林。天中圣人。能舍五欲。在中止住。化度诸天。兜率天上。常有一生补处菩萨。常得闻法。密迹金刚力士。亦在四天王天上。如是等教化众生)。
(○[涅槃迦叶品]善男子。是人观于欲界烦恼。因缘有二。一者内。二者外。色界中无外因缘。欲界复有二种爱心。一者欲爱。二者贪爱。观是二爱。至心诃责。既诃责已。得入涅槃。是欲界能得诃诸粗烦恼。所谓悭贪嗔妒。无惭无愧。以是因缘得入涅槃。又欲界道。其性勇健。何以故。得向果故。是故欲界有中涅槃。色界中无。中涅槃者。凡有三种。上者。未离欲界。便得涅槃。中者。始离欲界。未至色界。便得涅槃。下者。离欲界已。至色界边。始得涅槃)。
([○@●]六天趣二)。
([○@●]一列释诸天三)。
([○@(│*?)]初欲界二)。
([○@│]一列释六)。
(CB17564初四天王天)。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疏】不求常住。即不修正觉也。无定力故。不能舍爱。有善戒故。心不流逸。善根力故。心澄身明。此则澄莹欲心。发生明性。([孤山云]邪欲心薄。故澄莹。戒支清净。故生明)此人命终。生须弥半。邻日月宫。(须弥山半腹。出海四万由旬。日月自其宫前绕旋。照四天下。上有四万由旬。至忉利天)所有天众。皆此天管。
(○准因本经及智论。须弥山半。四万二千由旬。四天王居。俱舍阿毗昙。并云四万由旬。东方提头赖[叱]天王。此云持国。亦云治国。居须弥黄金埵。南方毗留勒叉天王。此云增长。令自他增长善根故。居须弥琉璃埵。西方毗留博叉天王。此云杂语。能种种杂语。又广目。又恶眼。又非报。专主罚恶。令遇苦发心。居须弥白银埵。北方毗沙门天王。此云多闻。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水精埵)。
(○[智论云]念天者。应作是念。有四天王天。是天王善法因缘。故生彼中。信罪福。受持戒。闻善法。修布施。学智慧。我亦有是五法。以是故。欢喜言天。正法念云。不杀功德增上。生四王天。华严初地菩萨多作四天王。智者云。上升之元首。下界之初天也[海印云]此经不说十善。单以淫欲澄莹为本因。从经所宗故)。
(○准阿含俱舍等经论。四天王身长半里。衣重半两。寿命五百岁。人间五十岁。为四天王一日夜。计人间九百万岁。四天皆有婚嫁。行欲如人。化生小儿。在膝上。如二岁小儿。未久。自然宝器。盛百味食。天甘露浆。福多者气白。中青下赤。食讫。便与诸天等量。入池沐浴。诸香树下。枝条垂曲。取香涂身。入诸园林。无数天女。伎乐弦歌。戏笑相向。深生染著。视西忘东。当其戏乐。忘其初生所念。识知承先世业。得生天上)。
(CB17564二忉利天)。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疏】欲爱渐微。于己室家。亦减爱欲。故无全味。味。著也。言净居者。不由杂秽。拣异行邪也。([熏闻云]智论有三种味。一出家味。二读诵味。三坐禅味。净居。犹坐禅也。于净居时。不得全静滋味者。有微爱故。按疏谓淫爱微薄。故净居时。不全味著耳。岳师之解少异)超日月者。以善增故。爱心又减。身则又升。故生忉利。忉利。此云三十三。帝释居处也(在须弥卢山顶。四角都有三十二天。帝释为主。以上二天。皆依须弥。名地居天。离地八万四千由旬)。
(○[智论云]昔婆罗门姓憍尸迦。与知友三十二人。共修福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憍尸迦为天主。三十二为辅臣。准诸经论。须弥山四角。各有一峰。山顶善见大城。周万由旬。城中殊胜殿。高千由旬。其地真金杂宝严饰。柔软如妒罗绵。随足高下。是善见城。复有天洲天县天村。周匝遍布。城外四面有四苑。一众车苑。随天福德。种种事现。二粗恶苑。天欲战时。甲仗自现。三杂林苑。诸天入中。极妙欲尘。杂类俱至。四喜林苑。诸天所玩。皆生欢喜。城外西南有善法堂。三十三天。时集辨论。制阿素洛。如法不如法事。身量寿命等者。忉利天身长一里。衣重六铢。寿命一千岁。人间一百岁。为忉利天一日夜。计人间三亿六十万岁。饮食嫁娶。犹如四天。身体相近。以气成阴阳。以身口意善。生忉利天。生时。天女手中华生。自知有儿。即以授夫。七日天生。善知天法。行宫殿中。见无主天女来言。圣子善来。此汝宫殿。我无夫主。今相供养。初生如三岁儿。于父母生处。或两膝两股。忽然而生。自识前世。布施持戒。即有宝器盛天须陀味及酒。如四王天云云)。
(CB17564三焰摩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事。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疏】未离欲心。逢境暂遘。渐薄于下。故云去无思忆。逢欲犹交。故云动少。去无思忆。故云静多。([熏闻云]动谓欲散。静谓寂静。此带欲界定言之。但未得粗住细住。以是验前净居。合是创修欲定。而成在兜率耳)斯行又增。身则又胜。故生时分。焰摩。云时分。此是空居初天也(此天离地十六万由旬。宫殿为风轮所持。在虚空中。有地如云。朗然而住)。
(○[妙严疏云]四须夜摩天。须者。善也。妙也。夜摩。时也。具云善时分天。论云。随时受乐。故名时分天。谓时时唱快乐故。或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又大集经。此天用莲华开合以明昼夜。又云。赤莲华开为昼。白莲华开为夜。故云时分也。随此时别。受乐亦殊。故论云随时受乐也[正法念云]不杀不盗不邪淫。功德增长。能至此天)。
(○[经律异相云]衣重三铢。从树而出明净光曜。有种种色。身体光明。不须日月。身口意善。或以灯浊明珠等施。持戒禅定等业。生焰摩天。初生如人间四岁。忉利光明。所不能及。按焰摩已上四天。身量寿命。准前天陪陪增之。可以例知)。
(CB17564四兜率天)。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疏】行胜于前。故云一切时静。应触者。应谓相应。触即欲境。犹尚顺而从之。故云未能违戾。命终渐胜。故生此天。(准生兜率。尚有执手。在人修因。故未免欲)上升精微等者。即约一生补处菩萨。所居器说。以同名兜率故。此云止足。(三灾不及。此约弥勒居处说。余凡夫天。还受三灾坏也)。
(○[妙严疏云]兜率陀。此云喜足。佛地论云。后身菩萨。于彼教化。多修喜足之行故。得少意悦为喜。更不求余为足。智论云。兜率陀。天王名也。秦言妙足。西域记云。睹史多。旧云兜率陀。讹也[正法念云]身三品善戒。功德增上。能生此天)。
(○[雷庵云]此欲界第四天。乃无漏报土所成。是为别报天也。此天有内院外院。总五十重。每一重有五百亿天宫。内四十有九。外则一也。弥勒所居大摩尼殿居其中。盖过未来诸圣者。后得智所变之宫也。其三品九类。行者发弘誓愿。得生彼处。以无漏力故。三灾不及。此经所云。通叙内外院也。外院由第九品中。一分不精进行者所生之处。生七日后。弥勒放光雨华。引入内院小摩尼殿。寻为说法。俾发起精进力故。然后引入内院。又有业报一天。乃有漏福感所成。是为总报天也。以是有漏果故。三灾可坏。虽同居第四天。以总报望外院。迥若仙凡。况内院乎)。
(△[私谓]兜率天宫。慈氏居处。现在说法度生。当来下生作佛。众生作愿。修弥勒业。一食系念。七日得生。玄奘法师。谓同居欲界。其行易成。大小乘师。皆许此法。断断不诬也。今经精研天趣。广明业果。独于此天。则特表精微。不参福感。盖所以借径人天。假途欲定。设补处之阶梯。示上生之津筏也。若以总报言之。此天虽已脱抱持。未免执手为欲。云何上升精微。此天虽兼修禅定。尚非舍念清净。云何三灾不及。如来于此。寄显上生兜率一门。俾人知不离五欲。可越四禅。不但欲天内院。同是天宫。抑亦实报同居。元无异土。斯所以弄引化城。捞拢欲界者与)。
(CB17564五乐变化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疏】无心于境。境自横来。境自有心。己何所味。故云味如嚼蜡等。以乐变化五欲之境而受用故(诸天衣食所须。尚假自化。此天所受用思念即生也)。
(△[熏闻云]珙钞云。诸天用异熟境。此天不尔。虽有异熟五尘。乐自变化以受用也。此则越下而化。故云越化[温陵云]诸天报境。各有厚薄。此天福厚。乐自变化以受用。越于下天故)。
(○[妙严疏云]六化乐天王。论云。乐自变化。作诸业具。以自娱乐。又但受自所化乐。不犯他故。名为善化也。瑜伽云。由彼诸天。为自己故。化为欲尘。非为他故。唯自变化诸欲尘故。变为转变。变粗为妙。化谓化现。无而忽有。智论云。须涅密陀。秦言化自乐。自化五尘而自娱乐。故言化自乐)。
(CB17564六他化自在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超出。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疏】行事交者。此亦横陈也。前虽亡味。会境犹起欲心。此则无心。故云了然超越。(亦无嚼蜡之味也)然今且约无粗相说。岂亡微细爱欲。以未离欲界故。化无化者。化即第五天。无化即下诸天。俱舍云。乐受用他所变化五欲境故。以有自在力。遣他变化而受用之。故云他化自在。(此天所须受用。不思而至)。
(○[妙严疏云]七他化自在天王。论云。令他化作乐具。以自娱乐。显己自在故。瑜伽云。他化自在天。由彼诸天。为自因缘。亦能变化。为他因缘。亦能变化。故于自化。非为希奇。用他所化欲尘。为富贵自在故。是名第三欲生[智论云]婆舍跋提。秦言他化自在。此天夺他所化而自娱乐。故名他化自在。亦名化应声天)。
(△[雷庵云]六欲天受妙欲境。后二天中。于前四部天众。自然至得欲尘。化乐天众。化作欲尘。他化天众。由他人化作欲尘。二种欲尘。皆得增上自在妙用)。
(△[海印云]上言越。此言超者。谓于人中径生此天。不历下位也)。
(○准经律异相。此天王名自在。转集他所化以自娱乐也。又名爱身天。于欲界中。独得自在。瑜伽云。别有魔罗天宫。即他化自在摄。诸经并言欲色二界中。别有魔宫。智论所谓天子魔也。台家别行疏云。欲界顶天即魔王也。于理不然)。
([○@│]二结示)。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疏】此之六天。身有光明。飞行自在。寿命长远。渐增渐胜。不同下之人趣。故云形虽出动。又人趣杂类。寿命短促。迁变不常。天之福命。卒难摇动。故云出动。尚有欲境相遘。故云心迹尚交。若至定地。永无欲对矣([海印云]人趣欲秽杂乱。心多摇动。天已离人。故云出动。温陵云。虽出尘扰。未能绝欲。正此义也。疏中次义。贴文少曲)。
△上之六天。皆因欲心渐轻。得报渐胜。若情欲重者。必不生天。俱舍颂云。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淫。亦明受欲轻相也([瑜伽云]欲界诸天。虽行淫欲。无此不净。然于根门。有风气出。烦恼便息。四大王众天。二二交会。热恼方息。如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亦尔。时分天唯互相抱。热恼便息。知足天[日*隹]相执手。热恼便息。乐化天相顾而笑。热恼便息。他化自在天眼相顾视。热恼便息)。
(△[熏闻云]俱舍各据六天受欲而说今经秪就人中。辨欲事轻重用。显六天感报不同。应作四句料简。一形交。心不交。即经第六。亦兼第五也。二心交形不交。即俱舍后二也。三心形俱交。即经与俱舍。皆前四也。四心形俱不交。即初禅已上也。对人仙二趣。故言动出。动谓飞举。出谓出离)。
(●上来欲界天竟)。
(经文于人间事。动少静多。乾道本作于人间世)。
版权所有:心经念诵网